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经济 >> 现代版庖丁解牛彝族大娘锤了40年的牛干
庶人——讲述三农故事。
提起牛干巴,庶人就想到父亲那闲暇的傍晚,酌一杯小酒,伴着香辣的牛肉干巴入口,那让人流口水的场景实在难以忘怀…在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就有一位彝族大娘,做了整整40年的牛干巴。无数人驱车千里只为一品那诱人的滋味……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南沙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故乡,也是远近闻名的干巴之乡,家家都能腌制美味的干巴,尤其以小黄牛干巴最为著名。大娘名叫李才妹(以下简称:李氏),今年61岁。据大娘回忆,从记事起家里就从来没断过这牛肉的味道。大概20多岁开始做牛干巴,这一做就是40年。
李氏▼
大娘李氏自己调配出了三种调料,选用草果、八角、花椒、辣椒等10余味天然香料配制而成。针对不同的肉质用不同的调料,这样才能让牛肉在风干后展现出最原始的香味。
“肥肉香,辣椒要少。瘦肉牛油少,要用香料提味。”新鲜牛肉首先要历经38分钟手工搓揉,随后入土陶密封腌制13个小时。
腌制完成后取出,涂上一层层秘制佐料,再挂晒风干水分。
水份在不断蒸发,佐料也在不断的渗入肉中。
风干后的牛干巴随后还要“过火”烧烤,上二次佐料。下图为李氏的女儿在帮忙烤制牛干巴▼
腌制的佐料是让牛肉“入味”,而烤制的佐料则是为了诱出牛肉的“香味”。
烤成后的牛肉,就用于长期密封保存,在要吃的时候再取出来“捶打”。这个过程可就讲究了…
未经捶制的牛肉▼
就如庖丁解牛一样,好吃的牛干巴嚼劲也很重要,所以不能用刀直接切,而是用小木槌一锤一锤的敲打。将牛肉经络锤散开来。锤散的牛肉在吃的时候既不会难咬,也不会稀散开来。
捶散后的牛肉▼
最终锤制完成的牛干巴▼
南沙地区腌制干巴历史已有百余年,其牛肉均取自周边山地自然放养小黄牛。在当地,干巴不但是传统的餐桌上的美食,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符号。
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天然放牧的小黄牛、传承家族的腌制手法,所生产的干巴风味独特、嚼劲十足、香酥可口。
共青团元阳县委员会授予李氏的荣誉▼
现今,年过半百的大娘李氏,将手艺传给了女儿们。在这片元阳的土地上,男儿出去打工赚钱,女儿家传承手艺,继续着名族古老的传统。
一双手,一把好刀一架炕,一块木板一群辛勤劳作的彝族姑娘
李氏大女儿的画像▼
彝族人崇拜火,家家户户都有着不灭的火塘。我比现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大城市流浪,每次想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生生不灭的火塘和围在火塘边聊天的家人,一家人烤火、烧包谷、烤干巴,其乐融融,那个时光真的很幸福。我们很好的传承了彝族人的优秀文化,很好的诠释了家的概念,很好的把火塘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