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经济 >> 曾经的世外桃源,如今的世界遗产,未来的路
曾经的世外桃源
一千多年前,羌人后裔哈尼族人为躲避战乱,经过数次大规模迁徙,在哀牢山深处结束了漂泊,拥有了自己安居的乐土。青葱的哀牢山,蜿蜒的红河水,让这片土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哈尼人也相信自己是“大自然之子”,时常祭拜神灵,感谢上苍赐予的家园。
勤劳的哈尼人在此开山凿石,伐木建屋,造田养畜,祖祖辈辈的劳作,创造了这片世外桃源。这是世上罕有的由森林,梯田,村庄,水渠组成的和谐生态。山顶茂密的森林是它的灵魂,其蓄养的水分为这片土地提供了滋养,还为古老的村庄提供了建材、食物和木柴。
森林和梯田之间是几十户人的小村庄,哈尼族人用古老传统的方式建造了一栋栋独特的“蘑菇”型小屋。村庄下面的梯田种植以水稻为主,水牛、鸭子、鱼类在稻田里相映成趣,和谐共生;一套复杂的灌溉系统在阡陌间纵横,将天然的水源输送到每一块田地。
“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
用“天人合一”形容这里的生态再贴切不过,万物生灵在此水乳交融,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世外桃源。
如今的世界遗产
90年代,法国人阎雷偶然闯入这片世外桃源,被这幅祥和的天然画卷所征服,每天用镜头记录下他眼中结合自然和人文的“杰作”,半年后阎雷回国,以此为素材制作了电影《山岭雕塑家》,轰动法国,也让无数摄影师前赴后继,探索这片深山中的净土,哈尼梯田由此慢慢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并在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的哈尼梯田景观已经名声大噪,无数的游客蜂拥而至,元阳县开发了特色古镇,众多民宿客栈拔地而起,多依树,老虎嘴,坝达三大景区都修建了观景台,无数的“长枪短炮”在此还原着梦想中的美景。随着高速,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会更加便捷地抵达这片原本藏于深山,远离喧嚣的地方。
哈尼族传统中有“普玛突”,“苦扎扎”和“密色扎”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几个节日仪式和祭品会有所差异,但目的都是祈祷神灵庇佑,无灾无难,作物丰收。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游客也有机会体验哈尼族的民俗,只是游客感受的是新鲜,族人追求的是继承。
“多数人只将镜头对准美景,而我则更喜欢时不时在景色中安插人物。梯田本来就不是自然界的产物,而是靠着那些最勤劳的哈尼族人以山为基,一点点开凿出来的,是一道结合自然和人文的景观。通过梯田,我想将这些哈尼族人的故事讲述出来。”-法国摄影师阎雷
阎雷在20多年前的镜头下呈现的最美作品,便是层叠的梯田伴着薄雾从山顶倾泻而下,大小各异的水田就像无数面镜子,倒映着茂密的山林,宁静的村庄和耕作的族人。一位骑在牛背上的老农,凝视养育他们千年的梯田,或许在怀念埋骨田间的先祖,或许在憧憬风调雨顺的明天。
未来路在何方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现代化”,哈尼族人都住进了结实的楼房,告别了传统的“蘑菇屋”。年轻人更是向往着都市的繁华,要么出外打工,要么在家乡经营起民宿,超市,餐馆,游客的到来成了他们致富的希望。
曾经长辈在火塘围坐一起喝酒歌唱,楼上有儿女在堆满稻谷的仓房嬉戏打闹,楼下养着为族人耕作拉货的牛羊的景象已经远去,甚至过去梯田耕作换来丰收的粮食也不再是族人生活的依赖。也许神灵都在迷茫,每个节日人们还在参拜祭祀,到底为得到怎样的保佑和期望。
重返故地,仅仅间隔了不到一年时间,但作为职业摄影师的阎雷还是敏锐感觉到了哀牢山的变化。“传统服饰不见了,大家都开始穿城里随处可见的衣服,在梯田里弯腰工作的身影少了。经济条件好起来的人家开始盘算着搬出蘑菇房,换更现代化的水泥小楼……”看着窗外北京望京街头宽阔的水泥马路,一辆辆私家车飞驰而过,阎雷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现在,那里的变化肯定更大。”
这个由哈尼族人祖祖辈辈辛勤劳作换来的完美自然生态系统是农耕文明的杰作,随着现代文明的渗入和碰撞,未来就像哀牢山间常年云雾环绕的山路,如此深邃而迷茫,也许神灵真能保佑这片延续千年的世外桃源能生生不息,成为世人永远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