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新闻 >> 在传承中保护哈尼古歌让民族传统文化
元阳县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打造了极具农耕文化特色的《哈尼古歌》,《哈尼古歌》从红河岸边到意大利米兰,再到中央民族大学等,演员们用生动的歌舞将哈尼族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哈尼族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走进县文化馆,演员们正在排练,为每一次的演出做好充分准备。《哈尼古歌》执行导演孔德刚告诉,年接到《哈尼古歌》演出任务后,他们组建了一个创作小组和哈尼老者学唱哈尼古歌、学跳哈尼乐作舞,经过不断研究、打磨,最终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哈尼古歌》执行导演孔德刚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哈尼古歌》演出,我们跟老传承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让观众们看到这些演出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现在不只是国人看见,而且让世界也看见了我们的《哈尼古歌》”。
《哈尼古歌》在哈尼民间称为“哈尼哈吧”,它以古朴苍远的古老歌唱调式,讲述了哈尼族的农耕文化,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百科全书”,是哈尼族梯田农耕文明的记忆载体和传承手段。五年来,《哈尼古歌》从米兰世博会回到哈尼小镇后,又根据旅游文化市场的需求和哈尼族传统文化进行改进,形成了现在的节目《哈尼古歌》之四季生产调。
县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何志科告诉,“我们把哈尼古歌作为一个文化旅游产品,围绕我们哈尼梯田的四季和哈尼族人在梯田里面的人生四季,把他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歌舞方式把它打造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来到我们哈尼梯田,看我们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内外游客进一步了解我们哈尼梯田文化。”
目前,《哈尼古歌》已在元阳县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进行常态化演出,包括《冬季调》《哈尼摇篮曲》《开秧歌》《春季调》《棕扇舞春歌》《哭嫁歌》等极具哈尼族特色的节目,向世人展示《哈尼古歌》魅力的同时,也延续了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哈尼族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四川游客柏鲁涛高兴的说,“看了这个表演以后,我真正看到了四季的梯田,感受到了四季的哈尼族人的风土人情和辛勤劳作。我觉得这个演出非常好。通过这个演出,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在一起,虽然来这里只是一个季节,但是你能感受到四季的风采”。
演员曹香俄说道,“我们《哈尼古歌》在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进行常态化的演出,作为一个演员,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当不断的游客看到我们的演出,对我们民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我觉得很自豪,能把我们的哈尼文化传播出去。”
普健梅车亚茜
作者/来源:元阳哈尼梯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