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重磅新乡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发布时间:2023/6/10 17:56:47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新乡市人民政府8月31日消息,新乡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日前印发,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克难攻坚、分秒必争,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力争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初步安排:

继续做好郑济铁路新乡段施工建设协调保障工作,力争完成线下工程;继续推进新焦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推进实施新晋高速、沿太行高速新乡段、兰考至原阳高速封丘至原阳段、濮卫高速新乡段;开工建设菏宝高速辉县站、京港澳高速新乡新区站。

推进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工程、黄河下游贯孟堤扩建工程等三个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河南科技学院东校区、河南师范大学新校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新乡卫生护理学院新校区建设。

加快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新开工建设套,基本建成套。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年计划投入资金8.2亿元,对全市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房屋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居民户。

新乡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面对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部署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同比增长7.0%;粮食总产量95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3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2.2亿美元,同比增长6.5%;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1.0%、17.4%;城镇新增就业7.9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2万人;3.3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煤炭消费减量等完成省定目标。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发展面临不少挑战: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消费需求拉动总体趋弱,外贸发展受阻。工业生产继续承压,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财政收支平衡、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压力不减。养老、托幼、教育、医疗、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短板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推动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光添彩。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全国、全省一样,我市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下滑,一季度经济负增长。我们要克难攻坚、分秒必争,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进度赶上去,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力争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具体工作中,统筹推进8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补齐三大攻坚短板。突出主攻方向,抓住主要矛盾,精准施策、接续用力,高质高效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聚焦太行山区和黄河滩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确保剩余的2.36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余的16个深度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做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收尾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做到“四个不摘”,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动“三散”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建设用地管理等任务落实,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强化工业窑炉、水泥等重点工业污染治理,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深入提升污染防治设施改造治理水平,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因地制宜完成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大力推进延津县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延津、辉县、原阳三地静脉产业园建设。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政策,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对重大金融风险的排查监测预警,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积极稳妥化解部分企业流动性风险。深入开展案件风险处置三年攻坚,持续推进豫鑫、腾飞、中海信达、全顺等重点案件处置,全力支持个别县(市)完善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机制。强化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开展问题楼盘化解攻坚专项行动,有效盘活城市、郊区的土地和房屋资源,大力发展租赁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政府债务规模,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二)着力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传统产业提质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

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抢抓国家、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重大机遇,围绕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5G、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各县(市)、区重点产业布局,争取培育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育种研发平台。依托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鼓励发展一批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中电科22所5G高频段智能天线、鲲鹏产业生态链、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建设。

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现代家居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分产业完善政策举措,抓好重大项目、骨干企业、产业园区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落实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由试点示范向全面推广拓展,打造全省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深入推进化工、建材、造纸及纸制品、煤电等传统产业减量、延链、提质发展,完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产品目录,形成转型发展倒逼机制。推进牧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辉县市重点采煤沉陷区治理。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电商、金融等扩量提质发展,编制完成《新乡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发展规划》,以八里沟5A级景区成功创建为契机,推动宝泉5A级景区创建,加快箜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发展公铁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推进LNG铁路储运物流园、现代公铁物流园多式联运等项目建设。加快新乡国际商务中心金融产业集聚区和万华高科金融园建设。支持猪八戒网新乡园区等电商企业发展。继续加强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培育,推进服务业“两区”晋位升级。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组织开展工业强基、重大装备补短板行动,分产业链梳理关键短板目录清单,采用“揭榜挂帅”等攻关机制,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现代家居、新能源电池、生物新医药等重点产业,梳理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突出短板,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突破。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新型共性技术平台,加大对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支持力度,构建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生态。建立制造业创新引领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分类培育一批头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突出“一区四园四集群”,抓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天博物联网研究院、豫氢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双创示范基地提质创优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云服务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投”的孵化服务链条,鼓励3家省级双创基地积极对接中部地区双创基地联盟。实施“牧野英才”“名校英才”“牧野工匠”计划,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带项目、带技术落户新乡。继续办好高博会,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成果转化。

实施专业园区提速计划和大企业(集团)培育加速计划。坚定不移地抓好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滚动培育一批高端产业,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的高端产业园区;持续推进企业成长促进行动,不断壮大新航、心连心、白鹭、科隆、卫华等一批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再培育发展银金达、威猛、天力锂能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壮大优势企业集群;加快应急产业园建设,加快高原路业、驼人等一批与应急救援能力密切相关的企业发展。

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完成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其他开发区改革。结合郑新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规划部署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梳理确定优势产业链主攻方向,调整优化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推动要素资源集中高效配置。完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健全亩均产出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低效产能和“僵尸企业”退出。全面推进园区智能化建设,推动高新区、经开区创建全省智能化示范园区,力争1家入选省级示范园区。推进人事薪酬制度、市场化管理运营等体制机制改革。

(三)聚焦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积极培育强大内需市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推进补短板扩投资优供给,积极挖掘培育新消费热点,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疫情对经济运行影响的监测分析,特别是对投资、用电量、运输量、外贸订单等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科学研判走势,精准出台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在企业用工、贷款融资、拓展市场、产业链协同复工等方面主动服务,推动复工企业加快释放产能。紧抓国家新增中央投资、新增专项债券、新基建建设等机遇,聚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重点民生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抓住疫情倒逼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的机遇,推动线上线下经济融合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将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同时,做好煤电油气运和防疫物资供需协调,保障好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以续建和新开工项目为重点,统筹推进个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个,力争全年完成投资亿元。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力度,健全从谋划储备到建设推进再到竣工达效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全周期全覆盖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分包、项目例会、现场办公、联审联批和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观摩和全年总评等工作机制,确保按时开工、顺利投产。坚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强重大工程项目与财政性建设资金、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匹配,推动用地、能耗、环保等指标向重大项目倾斜。创新项目融资机制,推动各级政府投融资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依法依规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补短板项目建设。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持续降低企业成本,把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到位,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抓好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聚焦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开展“百千万”行动、“百行进万企”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债委会作用,针对重点企业制定金融服务专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金融机构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合理安排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进一步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强化煤电油气运等要素监测调控,扎实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保供、电力绿色节能调度等各项工作,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运体系建设,保障重点物资的运输需求。

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促进重点实物消费提档升级,推动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城市综合体建设,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打造高品质商业购物中心。着力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大力推广智能产品和绿色产品,推进老旧家用汽车、家电、公交车等更新替代,做好5G规模化商用工作,实施“5G+”示范工程,落地一批应用示范项目。着力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鼓励发展老年人居家养老产业,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和信用建设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农村电商建设。完善消费市场监管体系,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持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抓好改革试点和经验推广,统筹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更优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多证合一”“先照后证”落地,对第一批项涉企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时限。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全面推进投资审批、工商登记等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全市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监管等领域有关法规制度,完善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信用联合奖惩,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全力打造优越营商环境。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公开公平公正开展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整改提升行动,全面实施评价结果“四挂钩”奖惩政策;全面深化落实《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研究建立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和投诉举报网络平台。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处置一批涉及产权纠纷典型案件,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建立完善经常性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继续积极组织好企业家培训班。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推进“一招四引”,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开展专题招商;紧盯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组织重点招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强化招商要素保障,加强工业用地收储,新收储工业用地3亩,最大限度保证项目建设用地供给;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为招商企业“拎包入住”创造条件,完成电波科技城、新松机器人标准厂房建设。组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两个千亿级资金池”,以产业基金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积极融入中国(河南)自贸区共建片区、中原城市群、郑新一体化等开放战略,抓好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乡片区建设,加快新乡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推进建设“一体两翼”国际陆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五)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布局,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以郑新一体化为契机,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同、互补共进的发展格局。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按照“东扩、西提、南融、北治”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城市“双修一养”,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和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区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实施老城区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街头游园、庭院和居住区立体绿化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推进水系景观工程建设,提升我市水系生态环境。提升供水供气供热保障能力,实施重点路段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燃气管网、热力管网和热力站建设,新增供热面积万平方米,实现城区供热全覆盖;实施县(市)集中供热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县城供热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法治化、市场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飞灰处置场、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厂、建筑垃圾消纳场等建设项目。推进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和功能整合,新建一批标准化公厕,争取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早日落地,协同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

强力推进郑新一体化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协同、功能互补、节点突破、统筹推进”既定策略,强力推动《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新乡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编制完成《郑新产业带发展(空间)规划》,在交通互联互通、生态联防联治、产业协同发展、市场共建共享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一体化重大项目,特别是加快推进郑济铁路、G东移改建等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构建铁路、高速、公路全面互通的郑新一体化综合交通廊道。积极稳妥推进区划调整,为郑新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好的体制条件。

增强县域支撑能力。按照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实施县域经济晋位升级行动,把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每个县(市)、区培育2个左右超百亿的特色主导产业。实施项目建设年推进计划,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基础支撑能力,着力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每个县(市)、区全年至少谋划推进1个10亿元以上、3个5亿元以上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至少引进或扩建1个投资10亿元以上、3个5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重点培育1—2个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指导各县(市)积极争创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持续深化户籍、土地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激发县城发展活力。规范引导小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发展。

(六)扛稳粮食生产安全责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市目标。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粮食生产能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巩固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90亿斤以上。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种植业结构改革,进一步提升优质花生、林果等种植比例;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绿色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0万亩。围绕黄河滩区、太行山地、黄河故道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四个重点区域,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延津县国家级、原阳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示范推进“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争取全市创建生态畜牧业示范场30家,家庭农场达到2家。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村庄布局规划编制。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确保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完成农村无公害户用卫生厕所改造8万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实施城乡全域净化、廊道绿化、街区美化、道路硬化、夜间亮化等五大行动,三分之二的县(市)、区达到“四美乡村”示范县标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提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打开“城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地钱”挂钩机制,推动居住证制度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更多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落户。加快放开“乡门”,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落实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离岗创业、技术入股政策,以改革促进要素资源从城市向乡村流动。

(七)强化绿色循环发展能力,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引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加快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加强沿黄生态保护和治理。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编制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试点,积极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规划盘子。落实湿地保护条例、黄河防汛条例,坚持和完善“检察长+河长+警长”等依法治河机制,持续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加强水害隐患治理,加强河道工程和标准化堤防建设,实施黄河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加快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和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完成16万人的搬迁任务,抓好社区治理、就业帮扶、美丽社区建设等后续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以国家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为契机,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完善《新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加快编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5个专项实施方案,建好项目库;重点推进百泉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段项目和陈桥镇保护项目,挖掘利用我市运河遗产资源,重塑“千年运河”历史风貌,打造河南运河文化新高地。

全面推进生态城建设。加快实施凤泉湖引黄调蓄及配套工程、凤凰山生态公园等项目,统筹推进路网、林网、水网、管网建设,完成共渠下游节制闸、管线迁建、新飞大道北延、牧野大道北延等项目建设,力争明年6月底前凤泉湖引黄调蓄及配套工程下闸蓄水。

加快构筑生态屏障。加快原阳县和平原示范区70公里沿黄岸线、平方公里示范段建设,着力打造黄河大堤、幸福路、沿黄生态通道三条区域生态走廊。推进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市完成造林10.14万亩,森林抚育8.3万亩,国家储备林营造林6.6万亩。扎实做好延津县主题森林城市建设。推进矿山开采、采砂综合治理和资源整合,力争露天矿山修复绿化工作完成率达75%以上,全市9个露天矿山全部达标。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源改造。完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延津、辉县、原阳三地静脉产业园建设,持续推动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城市污泥等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实施;加快延津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对全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坚持节水优先,支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工业、生活和服务业节水技术应用,建设节水型城市。探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路径模式,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探索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八)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解决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就业监测分析机制,充分了解企业开复工意愿,做好规模性失业风险预判预警,及时完善应对预案。健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公共实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加快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群体扶持力度,为大众创业提供更好服务,开展返乡创业带头人培育工作,鼓励支持各类群体创业。

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医院薪酬制度、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各项农业、农机、农资等惠农补贴政策,提高普通职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出台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争取有条件县市纳入应对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社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能力建设行动、非基本公共服务强弱项提质量行动,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引导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教育方面,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园。推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能力提升,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消除超大班额,加快农村教师住房和周转宿舍建设。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医疗方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延扩容,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加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疾控中心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文体方面,大力宣传弘扬史来贺、吴金印等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建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基因库”,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向好发展。统筹推动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连片整体性传承利用和保护展示。加快“四馆一中心”建设,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力。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确保每个县(市)、区具有两块11人制标准足球场地、每万人至少拥有0.5块社会足球场地。加快推动各县(市)“两场三馆”建设。

实施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工程。以全国文明城市届满复审为契机,全面提升精神文明系列创建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发挥试点县(市)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继续实施《新乡市乡村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孝善敬老活动,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的目标。强化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选树宣传“文明家庭”,以家风促民风。开展“塑师德、育新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选树宣传“新时代好少年”,持续叫响“新老师”心理健康服务品牌。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三巡六进”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推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个优秀”先进典型。推进诚信学院和诚信博物馆建设,组织开展“百业千行诚信行”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精准开展重点农产品、重点时段、重点地区价格调控,统筹做好民生调价工作,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8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