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简介 >> 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你,我州这场分享会上
10月17日,在第6个国家扶贫日当天,我州在蒙自举行年脱贫攻坚大会战“故事分享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各级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课堂,凝心聚力,冲刺决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
州委副书记盛高举出席会议并讲话。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成武主持。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向从科,州政协副主席孔令清出席。
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成武主持会议自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州举全州之力,精准施策、提质增效,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火热的脱贫攻坚战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扶贫济困、心系群众的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典型人物,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红河故事”。
会议现场会上,红河日报社原记者丁莲、蒙自市老寨乡老寨村石头寨小组党支部书记万媛华、元阳县大坪乡白石寨驻村工作队员王佩洪、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丁家喜、红河公路局党委书记刘小丰、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庄斌、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代表谭莉作扶贫故事分享。
会议现场“脱贫攻坚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盛高举强调,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紧扣“四个聚焦”,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定点扶贫工作,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要坚持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毫不松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易地搬迁等问题清零工作,抓实产业就业、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到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速度,实现脱贫攻坚质量的大提升;要保持坚韧意志,弘扬顽强作风,坚决克服消极厌战、盲目乐观、侥幸过关的思想,以实干赢得信任,以实效赢得喝彩,以实绩赢得考验,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松劲。
会议现场州级各定点扶贫单位负责人及获得云南省年脱贫攻坚奖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等参加故事分享会。
守初心、担使命
一起聆听脱贫攻坚一线
感人故事
坚守初心的记者
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红河日报社原记者丁莲
丁莲曾经是红河日报社的一名民生记者,常年坚持在最基层,报道群众疾苦,并给予他们无私帮助,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贫民记者”“好人丁莲”。
年10月15日,丁莲在给红河县架车乡名贫困学生送爱心款时,得知当地大浪施村67个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每天清晨5点多就得起床,到距村子3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上学。山道曲折,陡峭难行,更难的是孩子们经过大浪施河时,只能从仅有8根竹子连成的“桥”上过,每到雨季,危险重重,甚至发生过人和牲畜被冲走的事件。当地除留守儿童外,村里几乎都是留守老人,过这样的“桥”更加危险。
第二天凌晨5点,丁莲在白校长带领下,打着手电筒行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陡峭山路上。当她看到孩子们走在8根竹子搭成的“桥”上时,她不禁流下眼泪:“孩子们上学实在不易,我一定要帮帮他们。”回到家,她立即发起捐款,全国多省多地的人奉献了爱心。年2月,一座长32米、宽1.2米、距河面4米的人行铁索“爱心桥”建成。
截至年8月16日,经她发起捐款,或民间主动联系后建起的爱心桥达18座之多,爱心路1条,还有一座爱心桥正在捐款中,这些桥和路帮助了无数贫困群众。通过她发起的“一对一助学”受益的孩子达几千人次,她本人先后持续资助贫困学生20多名,带动了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甘肃、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及省内的昆明、蒙自、个旧、绿春、开远、弥勒、泸西、屏边等地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群众把她当亲人,孩子们叫她“丁妈妈”,有的孩子干脆叫她“妈妈”,在他们的心里,丁莲就是妈妈一样的亲人。
丁莲的故事是讲不完的,正如她所说:“初心不改,尽力而为。”她会努力为贫困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多次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感恩所有给予我表达爱的机会的人,感恩所有心中有爱的人。”年,丁莲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受到习近平主席亲自接见。
点评
丁莲同志20年矢志不渝,心系贫困地区、贫困学生,发起帮贫、助困、助学、修桥、修路等多项义举,为此,年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富作用
云南省年脱贫攻坚奖扶贫好村官代表、蒙自市老寨乡老寨村石头寨小组党支部书记万媛华
过去的石头寨村很穷,村民们住的是泥巴房,走的是泥巴路。因为村里没有好的产业发展,大部分年轻夫妇为了生活,留下孩子和老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看着那些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蒙自市老寨苗族乡石头寨小组党支部书记万媛华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石头寨父老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之路。
石头寨村山多石多土地少,人均不到2亩地。村里曾尝试发展过姜、芋头、三七、烤烟等多种产业,但都没能成功。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种植姬松茸能赚钱,万媛华立即带着党员群众去考察学习。种植姬松茸具有经济效益高、投资周期短的特点,老寨的气候条件也很适合。“可是,种植技术怎么办?销售问题怎么办?发展资金又如何筹措?”经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该村成功与石屏福源菌业公司达成了“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金融支持”的合作模式,并在年9月20日签订了由该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的合作协议,彻底解决了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两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该村成功争取到蒙自市农商行“5+5+2”特色农业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每户贫困户获得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顺利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经过两年的努力,石头寨姬松茸大棚迅速发展到63个,今年至今,该村实现收入余万元,带动村内及周边村寨26户贫困户参与发展,实现人均收入增加元以上。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的初心就是带着群众发家致富,带着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活,让村庄越来越美,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万媛华说。
点评
万媛华同志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委政府、企业、参与群众不失望,这就是她的初心,让我们很感动。从一个小小的村庄可以看出,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特别是像她这样的党支部书记就是榜样。
群众就是亲人
脱贫攻坚一线代表、元阳县大坪乡白石寨驻村工作队员王佩洪
王佩洪是州政务服务管理局的一名职工,年2月到单位定点帮扶的元阳县大坪乡白石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
年6月24日,白石寨冉哈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普木公家的房子在泥石流灾害中受损严重,无法居住。王佩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奔走,在公路边为他家找到了一块空地,并协调到了5吨水泥。当普木公请工浇筑好地脚圈梁后,他手里的钱已经所剩不多,房子无法继续往上建,可怎么办?王佩洪想到一个主意:村委会旁有个小崔建材经营部,我驻村后和老板崔小住的关系还不错,看看他能不能帮上忙。于是,王佩洪带着普木公去找崔小住,在给普木公做担保后,崔小住同意赊给普木公元的建材物资。重新开始建房时,王佩洪只要有空,就会到他家帮忙,比如搬砖头、扛木料等。年春节前,普木公一家终于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拿驻村践初心,才能完成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
点评
王佩洪同志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并善于总结和思考,他写的《十件小事告诉你,驻村队员为了啥》文章,令人看后深受感动。他作为扶贫工作队员时间并不长,但很有代表性,扶贫工作队员不在于时间长短,关键在于用心、用情、用功。
拉祜寨群众迈进新时代
云南省年脱贫攻坚奖优秀驻村队员、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丁家喜
丁家喜是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的驻村队员,他和队员们在走访时发现,虽然拉祜寨群众的房子盖起来了,但村民仍固守原始的丛林生活,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生活技能低下,头发不理,指甲不剪,连简单的做饭、刷牙、洗衣都不会。加之“整村式”“家庭式”的恶习陋习、坏习惯,致使大部分人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活能力,整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不种粮食,不种蔬菜,不养家禽,缺吃缺穿,生活无着落、没保障。
为了革除恶习陋习,丁家喜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成立专项综合整治工作组,一起研究制定革除恶习陋习、发展生产的措施。明确专人手把手教他们理头发、剪指甲、刷牙、洗衣、做饭,叠被子等,革除他们的生活陋习。采取小手拉动大手行动,开展“校园受教+家庭宣传”,提高村民的生活常识。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培养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五爱”精神。组织群众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阴雨天组织唱歌、看电影等,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比赛活动。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的落实,当地群众的体能增强了,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了,并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发展生产,丁家喜和队员们教会村民种植水稻、玉米、洋芋、蔬菜等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还为每家购买两头猪、十只鸡让他们饲养,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同时实施短平快项目,对传统产业草果提质增效,发展种植黑木耳12亩、榆黄蘑10亩。培植后续产业,发展高原梨15亩,种植茶叶亩。现在的拉祜寨群众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产业、有了“我要发展”的内生动力,预计今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元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实现“一步跨千年,融入新社会”的巨大变化。
点评
让村民戒除毒瘾何其艰难,一个村一百多人就有89人吸毒,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有周边环境的因素,这是真正的硬骨头。丁家喜同志秉持啃“硬骨头”的精神,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着力推动该村群众革除毒瘾恶习、发展生产、结束“棚居”生活,走向脱贫致富。这块“硬骨头”,在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的辛勤努力下,啃下来了。
组建脱贫攻坚小分队
州级定点扶贫单位代表、红河公路局党委书记刘小丰
红河公路局在今年4月份接到扶贫任务后,快速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脱贫攻坚小分队并驻扎元阳县新街镇大瓦遮村委会开展工作。
当时,大瓦遮村给人的第一映像是“脏乱差”,3米宽的进村道路七弯八拐,下雨时塌方沉陷,村中遍布稀泥、粪便和垃圾;红河公路局挂钩的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几乎家家都是家徒四壁,房屋漏雨,墙体开裂;许多人家人畜混居,室内杂乱,甚至无处落脚;村民们大多只会说哈尼语,不会汉语,交流沟通很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红河公路局筹集资金万元、水泥吨用于道路硬化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前屋后硬化。在农危房改造工作上,最突出的困难来自于贫困户根深蒂固的思想。大瓦遮村的高文昌、高文兴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家的房屋都是C级危房,但两家人一直以今年不适宜动土的说法,拒绝加固改造。高文昌常年外出打工,85岁的老母亲独居在家,施工人员两次把水泥运到家门口,都被其母亲骂走。刘小丰打电话和他沟通4次,并在进村时为老人家带去新被子,加上小分队和村干部多次入户沟通,最终同意加固改造。高文兴两老口已近60岁,在房前屋后硬化项目实施前期,老两口一直不同意动土,加之语言不通,对于工作人员的到访一直很抵触。后经小分队多次沟通,刘小丰进村时也会为家中的小孩子买点糖果,中秋还托人带去月饼,老两口态度逐渐软化,最终完成了房前屋后的改造工作。截至9月30日,红河公路局共完成了40户挂钩贫困户的危房加固改造工作。
再次走进大瓦遮,道路不再是垃圾满布;挂钩贫困户歪歪倒倒的房屋得到了加固、改善,房前屋后硬化地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猪鸡等牲畜“各就各位”,群众住进了安全房,家中生活用具等收拾得整整齐齐。刘小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没有为老百姓带去更多的财富,也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只是用公路人的朴实、真诚、真心、真爱走近老百姓,最后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点评
每个单位都派有驻村工作队员,但是要把定点帮扶工作,特别是每个干部的挂钩帮扶工作做好,还得创新方式方法。州公路局在把干部职工一轮轮组织下去,又从单位上再组织一个小分队,相当于加强班、加强连,驻村开展工作,卓有成效。
扎实履行行业扶贫职能职责
州级定点扶贫单位代表、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庄斌
元阳县牛角寨镇果期村、岩际村、脚弄村和红河县阿扎河乡阿扎河村、垤施村是州自然资源规划局的挂钩联系点。早在年,州自然资源规划局就投入多万元,通过为贫困群众买鸡鸭鱼苗、猪仔和修路等方式进行扶贫,但这种“输血”的扶贫方式收效不大,如何变“输血”为“造血”?该局决定从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事干起。
这几年,该局先后投入资金多万元,协调社会帮扶多万元的物资,主动与县、乡、村三级互动起来,为群众解决街道照明、道路硬化问题,为群众建房及安装门窗,建设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所等集体活动场所。今年6月,该局组织牛角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想干愿干的明白人、带头人共16人,远赴广西学习荔枝种植及管理技术,并在牛角寨镇进行近亩的无核荔枝示范种植,引进持续性技术支持指导服务。
在此基础上,该局向上争取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2个,投入资金.14万元;土地整治项目4个,投入资金.3万元,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全州编制并获批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安置方案50个,节余指标面积1.5万余亩。目前,完成节余指标流转亩,产生收益14.亿元。
回想当初,对比现在,看到挂钩联系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见村民们精神劲头更足了、腰包更鼓了、生活更美了,与全局干部职工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全局工作人员也由衷感到开心和欣慰,更加有信心、有底气、有决心、有能力发挥好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行业优势,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大会战。
点评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干部职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从小处着手,精准施策,而且很扎实、很到位履行了行业扶贫职能职责。单单是从土地增减挂钩这个政策,怎么把它用活、用足,他们下了很多功夫,包括具体指导帮助每个县市编制方案,向上争取资金,发挥了很大作用。
发挥企业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云南省年脱贫攻坚奖扶贫明星企业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谭莉
多年来,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为泸西县脱贫攻坚工作出力,公司和贫困群众实现了双赢。
在泸西县旧城镇瓦舍村有一名贫困户叫毕建明,老实勤奋,但因缺少技术和资金,再加上妻子王玉英一级残疾,多年来,一直只能从事传统粮作种植,广种薄收,经济困难,日常开支、子女教育支出“拆东墙、补西墙”。公司知道情况后,及时与他联系沟通,年9月,公司免费为毕建明搭建了与公司基地同等标准的4个蔬菜大棚,总价值8万元,并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多次上门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他发展蔬菜种植。在公司的帮助和毕建明的努力下,他家的人均纯收人从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年实现收入6万余元。
年,泸西县委、县政府提出“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全覆盖模式,该公司立足自身农业产业发展优势,通过租赁返聘模式、服务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公司基地有一个叫张红芬的贫困户,家里共5口人,丈夫有病在身,不能干重活,1个孩子在上小学、2个在上大学,家庭收入只能满足孩子的生活费。她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并到公司基地打工。年月收入元左右,年成为小组长后,工资涨至元,加上土地流转费,年张红芬的家庭收入达多元,还修缮了房屋,实现脱贫。在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像张红芬这样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的贫困户有多户,土地流转后又到公司务工的贫困户有66户。年,公司向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租金余万元,务工工资余万元。
除了产业扶贫、带贫益贫的工作外,该公司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至年,公司连续3年开展“海亮-雏鹰高飞”援助工程,资助23名泸西籍孤儿到海亮教育集团学习生活。目前,该公司资助的孩子中,有的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建设,有的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点评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等方式帮扶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并利用企业资源帮助23名孤儿实现就学,充分体现了企业在脱贫攻坚这一事业中的社会责任感。
记者:黄传龙寸琦文/图
责编:张哲心
实习生:朱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