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脱贫攻坚有我西农大等教育部75所高校交

发布时间:2023/3/13 1:24:45   

近日,全国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在这一伟大事业中,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有重要贡献。年来,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尽锐出战,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扶贫路子。

11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直属高校扶贫工作进展及成效。跟随教育小微,一起去发布会现场了解一下↓↓↓

直属高校扶贫工作具体情况如何?

首先来看一组大数据

↓↓↓

直属高校扶贫具有哪些鲜明的特色

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效

来听刘昌亚司长

在发布会现场的介绍

↓↓↓

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了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扶贫任务,年根据工作需要又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加上其余的11所承担滇西专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75所直属高校尽锐出战,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战,成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扶贫路子。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

加强高校扶贫顶层设计

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重大政治任务。教育部成立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牵头职责,两次印发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工作指导,明确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每年召开扶贫工作推进会,组织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开展年度扶贫成效考核,压实高校扶贫责任。

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把扶贫作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阵地,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当前的头等大事,成立学校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举全校之力,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多年来,各高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定点扶贫县开展调研,加大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选优派强挂职干部,帮助制定实施脱贫攻坚计划、年度减贫计划等,形成了良好的定点帮扶机制。年以来,共有10个直属高校集体、个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

二是坚持尽锐出战

选优派强扶贫援派干部

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对口支援、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指导直属高校做好扶贫挂职干部选派工作,加大对援派挂职干部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印发了《教育部直属系统援派挂职干部人才生活保障暂行办法》。

各高校按照总书记“尽锐出战”的要求,坚持“硬选人,选硬人”,突出政治标准选派扶贫干部到贫困县、村挂职。截至目前,直属高校共选派挂职干部余人次。高校挂职干部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怀着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高尚情怀,主动担当扶贫工作重担,舍小家为大家,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深入贫困地区一线调研考察,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立足贫困县发展短板和需求,直接对接学校资源,落地扶贫项目,提供精准帮扶,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是压实扶贫责任

汇聚高校扶贫工作合力

年起组织高校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责任书任务数逐年增加,确保帮扶力度不减。各高校自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以来,广泛组织发动校内外各方力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2亿元、引进帮扶资金20.5亿元、培训基层干部14.1万人、培训技术人员19.1万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5.25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2.9亿元。当前,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所有贫困县现已全部脱贫摘帽。

教育部加大高校精准扶贫项目组织指导,动员师生积极参与、深度实践。“科技小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带动高校专家教授编写农民培训教材套,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带动万名高校师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了37.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累计组织支高校实践团队名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推普宣传和培训活动。

四是发挥高校优势

打造高校扶贫特色路径

各直属高校积极发挥优势,创新帮扶形式,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与贫困地区扶贫短板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贫困地区,推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发动全校力量,调动校友和社会资源,引导各类资金、管理要素等向定点县聚集,创新开展各类特色扶贫项目,形成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等七大类高校扶贫特色路径。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连续举办五届直属高校和三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累计产生项高校扶贫典型项目,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和推广作用,为下一步总结提炼中国扶贫“高校方案”提供了扎实的案例基础。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各校克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攻坚克难,聚焦未摘帽县脱贫摘帽和已摘帽县巩固成果,在不平凡的一年围绕不平凡的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是“总攻”统揽高校扶贫决战决胜

今年4月,宝生部长主持召开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落实教育脱贫攻坚总攻部署,会后印发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总攻方案》,全面发起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以总攻为统揽,把高校的力量展示出来,进一步压实直属高校定点扶贫责任,特别是对未摘帽贫困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直属高校建立扶贫工作定期会商制度,建立覆盖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在内的教育脱贫攻坚双周汇总制度,开发“教育脱贫攻坚信息报送”APP,加强工作调度,全面精准掌握各校扶贫工作进展。

二是加强高校扶贫分类协调

年分别向新增定点扶贫高校、滇西专项扶贫高校、在京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及承担未摘帽县扶贫任务高校等,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实地调研、致一封信、进展通报等方式推进落实高校扶贫主体责任,督促直属高校加快定点扶贫责任书落实进度,交流高校扶贫工作经验成效。

三是优化高校扶贫力量组合

在75所直属高校尽锐出战、全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统筹协调14所部省合建高校和西北师范大学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工作,构建了部内司局、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协同推进扶贫工作的机制。探索和推动高校组团式扶贫工作,指导北京大学牵头成立“教育扶贫联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农林扶贫联盟”、中山大学牵头成立“旅游扶贫联盟”、四川大学牵头成立“健康扶贫联盟”、电子科技大学牵头成立“消费扶贫联盟”、湖南大学牵头成立“非遗(文创)扶贫联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牵头成立“资源环境扶贫联盟”、同济大学牵头成立“城乡规划扶贫联盟”。8个高校“扶贫联盟”制定章程、谋划工作、落地项目,推动高校扶贫方式从“独立团”向“集团军”转变。

四是加快高校扶贫工作进度

年,各高校克服疫情灾情影响,扶贫工作呈现出部署早、行动快、力度大的态势。截至年6月30日,64所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直属高校全面超额完成了责任书各项指标任务,教育部成为首个整体完成责任书任务的牵头单位,11所承担滇西专项任务高校也按照部党组要求如期高质量完成了既定指标任务。特别是消费扶贫工作,各校通过倡议动员、直播带货等形式,动员广大师生、校友积极参与,推动扶贫产品进校园、进食堂。各直属高校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平台”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万元,在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购买农产品余万元,上线贫困地区农产品款,覆盖20个省个贫困县,在上半年未开学,食堂未开伙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确保如期全面高质量完成高校扶贫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抓紧谋划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一是认真巩固拓展高校扶贫成果

指导直属高校在过渡期内要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增强脱贫稳定性,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得而复失。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扎实做好高校扶贫有关系列总结、宣传工作,系统凝练高校扶贫的创新成果和时代精神,集中展现高校扶贫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绩,丰富完善高校扶贫的典型案例和工作档案,讲好高校扶贫故事。近期,我们推出了“我的——全国高校师生扶贫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全方位展示各高校师生扶贫工作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下一步将动员全国高校积极参与。

二是深化直属高校定点帮扶机制

多年来,直属高校与对口县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贫困县留下了高校干部师生的足迹,校园内也处处有贫困县的元素,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直属高校定点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举措、资金支持力度、帮扶工作力量总体稳定。

三是推动高校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今年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明年将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指导直属高校按照中央设立过渡期的决策部署,持续支持脱贫摘帽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导直属高校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高校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谋划,科学研究制定好过渡期内相关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确保政策和工作平稳过渡。结合高校特色优势,发挥已组建成立的8个高校“扶贫联盟”作用,大胆探索实践,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鲜活的经验和可复制推广的路径模式。

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两校扶贫工作经验

陕西省合阳县介绍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合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情况

继续来看

↓↓↓

陕西省合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合阳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最高时达38%。八年来,合阳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走成了“亲戚”、处成了“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探索形成了“三团一队”智力扶贫模式。

一是“书记帮镇助力团”。合阳县12个镇办和相关涉农部门,对接西农大20个学院党委书记组成“书记帮镇助力团”,促进一批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是“专家教授助力团”。学校遴选名副高以上专家组成“专家教授助力团”,在每个乡镇至少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展定向结对帮扶。三是“研究生助力团”。学校选派优秀博、硕士生组成“研究生助力团”,挂职担任合阳县镇办科技扶贫副镇长,驻镇蹲点开展帮扶。目前已选派5批次76名研究生。四是“本土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合阳县抽调名行业骨干,组成“本土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配合“研究生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开展工作,提升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合阳县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提升了产业层次。先后帮助引进阳光玫瑰葡萄、瑞阳、瑞雪苹果等新品种个,推广实用技术60项,策划非遗文创产品60件,申请专利技术3件,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4个,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带动贫困人口人。二是促进了产销对接。先后为合阳设计产品包装50个,策划创意产品30个,搭建农特产品电商、微商平台6个,助销产品22万余吨、余万元。三是增强了造血功能。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余场次,为合阳培训基层干部1人,培训技术人员人,形成了一支永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

合阳县年整县脱贫摘帽,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去年被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县。“三团一队”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有着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好经验好典型”,并获得陕西省年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中山大学扶贫工作情况介绍

中山大学在云南省凤庆县开展帮扶工作,以及通过高校旅游扶贫联盟探索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

一是集结全校资源,在凤庆探索开展“三个三”扶贫工程。开展“三个一批”建设,积极探索“造血式医疗帮扶”模式,大力培养一批医疗人才队伍、长期派驻一批专家医疗团队、精心打造一批重点科室基地。聚焦基础设施完善、实施远程+派驻培训、开展实践育人教育三个领域,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已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捐赠超过0万元。紧扣“注入科技资源、引入企业资源、抓好消费扶贫”三个环节,为当地产业增势赋能。

二是建立“高校旅游扶贫联盟”,打造“组团式帮扶”力量。今年9月底,由中山大学牵头,2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自愿组成的高校旅游扶贫联盟正式成立。一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进行资源整合。二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作为牵头高校举办了高校旅游扶贫专题培训。三是搭建共同研究平台,中山大学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开展的旅游扶贫实践“阿者科计划”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中国传媒大学扶贫工作情况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定点帮扶内蒙古科右前旗,走出了一条发挥学校专业优势,高效赋能扶贫工作的特色扶贫之路。

一是传媒赋能,讲好扶贫故事,促进帮扶地区知名度跃升。学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对帮扶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策划、举办直播带货活动近20场,超过万人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6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