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华夏风范丨哈尼族他们用双手雕刻大山,用歌

发布时间:2023/6/12 17:22:36   
北京重点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10.html

纵横华媒国际推出“华夏风范”平台,融通中外,展示中国城市文化。

世界上总有些地方,即使你去过很多次,也依然会被它的美丽所震撼,灌水期的云南元阳梯田便是如此。

“你的一眼,是哈尼人的年。”

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

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级数达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

在梯田旁,处处能见支起三脚架默默守候日出日落的摄影师,他们神情专注,生怕一不小心错过哪个美妙的瞬间。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历经年留下的杰作,他们用古老的智慧在这片无一平川的土地上,

修建起垂直分布的万千梯田,无意间,也造就了惊艳世人的美景。

四季的元阳梯田是不一样的,当冬天灌满了水时的梯田,就像镜面,阳光是魔法,光束透射在水面,

那些镶嵌在格子状的梯田里,便是五颜六色的玻璃,是绝美的画卷。

日出日落时分的元阳梯田,更是美得让人沉醉,旖旎的晚霞会染红了云彩,绚烂的光芒会铺满整片梯田。

Honey——哈尼族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

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

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称为阿卡族)。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纳西族相似。

年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种茶达人

和许多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少数民族一样,茶在哈尼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承载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他们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对于种茶饮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

南糯山是最著名的哈尼族古茶山,古茶园面积达一万五千多亩,千百年来,哈尼族一直在南糯山栽茶、采茶、制茶、卖茶和用茶,创造了丰富的哈尼茶文化。

另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哈尼茶文化便是哈尼的土锅茶了,这是哈尼族的待客茶,哈尼语叫"绘圆老泼",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

服饰潮流

哈尼族男子头裹黑或白色包头,老人戴瓜皮帽,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穿布鞋或用木板、棕绳制作的木板鞋。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男子身穿右开襟上衣,沿大襟镶两行大银泡,每逢年节或与姑娘约会,小伙子们把美丽的羽毛或鲜花插在头上。

澜沧一带的男子裹黑布包头,身穿对襟上衣,大襟镶两行银币,两侧绣几何图形。

女子的服饰各地各有特色。红河地区穿右开襟无领上衣,以银币做纽扣,下穿长裤,着盛装时外加一件披肩,有的还系花围腰,打花绑腿。

在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及裤脚上,都镶有几道彩色花边,坎肩则以挑花做边饰。穿高筒尖头绣花鞋。

西双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女,下穿长及膝盖的折叠短裙,打护腿。平时多赤足,喜庆节日爱穿绣花鞋。

女子蓄发编辫,少女多垂辫。岁数较大的妇女把辫子盘于头顶,用黑或蓝布缠头,或戴自制的帽子。

哈尼族美食

哈尼族烹调食品的方法,主要有煮、烧、烤、煎、舂、腌等几种,口味以鲜、香、酸、辣为主。

哈尼族做菜的方法,可谓新鲜、奇特,风味食品很多,有名的有鸡肉稀饭、竹筒煮肉、酸笋煮肉、手抓饭、包烧芭蕉花、舂干巴等。

鸡肉稀饭:是哈尼族传统的美味佳肴,其制作方法:先将鸡肉洗净剁细,把米淘洗干净,一起加清水煮熬,并加上适量的姜末、八角面、草果面、猪油、盐作配料,熬至肉熟米烂成稠状,即可起锅食用。有点黑暗料理的赶脚!

竹筒烧肉:肉可选用猪肉、牛肉或其他的肉类,但一般都用猪腿肉。在肉馅中加入香菇配料,而佐料大部分是野生的,如香毛草、薄荷等。烧肉所用的竹筒是当地特有的香竹,选用生长一年左右的青竹,长约40至60厘米,一头留节,一头开口。在开口处装入肉块或肉丝,再用香茅草或芭蕉叶塞满开口,放在炭火上烘烤,异香扑鼻,食后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酸笋煮肉:将酸笋用水漂去酸味,然后放入锅里煮透,再把准备好的肉放入锅里同煮,待肉煮烂后起锅。随后将辣椒、姜、葱等佐料放入油锅里炒热,再把酸笋肉汤倒入锅里回一下锅,即可食用。

《华夏风范》平台由纵横华媒国际发起打造,致力于向全人类阐释推介更多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物产、中国城市文化底蕴、中国人民精神特质、中国经济社会力量、中国智慧与自信的优秀文化,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