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梯田秋色醉人心活态瑰宝耀眼绽放红河

发布时间:2024/7/30 14:27:52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bdfyy999.com/
秋风扬扬水稻香,梯田丰收遍地黄。秋日的哈尼梯田,青绿为底,金黄渐染,谷香阵阵……传承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如明珠般镶嵌在红河南岸。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哈尼梯田保护及农耕文化传承,先后在年和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指出:“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哈尼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以搞现代化的名义,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十年来,红河州坚持在保护中巩固、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积极探索“法治引领、保护优先、注重传承、赓续发展”的保护路径,科学提出制定落实3部法规、聚焦4个重点、实施7类项目的哈尼梯田保护“”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哈尼梯田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取得积极成果。——这十年,红河州持续强化遗产要素保护,致力守护千年梯田的“根”。年6月22日,在这个时间坐标点,“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哈尼梯田绽放出举世瞩目的耀眼荣光,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然而,申遗成功只是开始,保护、传承、利用仍在路上,自此,红河上下有了共同的心声,要将未来的保护之路,走得更加坚实。红河州立足全面保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景观格局,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工程,常态化开展遗产区森林巡山护林工作,遗产区森林覆盖率从年的41.26%提高到年的49.57%。对64个传统村落、幢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幢传统民居实行挂牌保护,阿者科村、箐口村等6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立监测站、聘请监测员,修复损毁、旱化梯田亩,累计投入1.31亿元。沿用“赶沟人”“木刻分水”传统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36个水利项目,修缮梯田沟渠条共计86公里。通过州县合力,哈尼梯田灌溉系统得到有效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这十年,红河州大力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发展,致力延续千年梯田的“脉”。割稻谷、拉谷船、打稻穗、装口袋……秋日,元阳县多依树村委会普高老寨村村民马华排正和村民一起挥汗如雨,辛勤劳作,“今年我家的红米收成不错,这几年,我们守着梯田就能过上好日子。”摸着一粒粒饱满的谷穗,马华排脸上布满了丰收的喜悦。梯田是哈尼族的命根子,如何让梯田的“绿水青山”产出“金山银山”,成了全州重点考虑的课题。一系列保护、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措施陆续展开,并取得了成效:红河州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红河发展绿色转型,累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7万亩,累计16个产品获云南省“10大名品”;开工建设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项目,先后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等,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43亿元增加到年的.1亿元,年均增长9.1%,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全省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红河州加快推动哈尼梯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性提出“阿者科计划”,建立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发展模式,把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叶子变票子,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阿者科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哈尼梯田遗产区获评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复制推广“阿者科模式”,遗产区的各个传统村寨将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结合,也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年以来,元阳哈尼梯田景区业态平均每年吸引游客.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遗产区共发展乡村客栈家,直接带动就业余人,间接带动余人。——这十年,红河州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致力激发千年梯田的“韵”。十年来,红河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每年把全州超过七成的地方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推动红河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州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91.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同时,在哈尼梯田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示范区19.58万亩,每亩综合产值达余元,惠及户农户,千年梯田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致富田”。6月10日,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上,红河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这十年,红河州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致力守住千年梯田的“魂”。“秋蝉不下河谷叫,稻谷就不会成熟;知了不去田园叫,稻谷就不会黄……”青山为景,梯田为台,悠扬的古歌回荡田间。哈尼古歌不仅是梯田生产技术的全面总结,也是哈尼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集大成之作。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哈尼农耕生产生活在四季轮回中延续了千百年,言传身教的知识传承也进行了千百年,并成为哈尼族独特的文化现象。守护哈尼梯田的“活态”遗产,自然景观与农耕文化的保护需要并驾齐驱,协同推进。红河州紧紧围绕哈尼梯田世界级文化品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着力保护传承哈尼梯田文化。一方面,实施“哈尼古歌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哈尼古歌传承传唱展演活动,组建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和支民族文化传承文艺队,奖补扶持农村优秀文艺队,铁匠、木匠、石匠等能工巧匠,加大非遗传承人申报、扶持力度,引导老百姓唱好哈尼古歌、跳好哈尼乐作舞。另一方面,开展哈尼古歌常态化演出,“最美护田人”评选、“火塘夜话”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集镇等系列活动,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开秧门”等实景农耕活动,保护传承农耕文化,讲好红河哈尼梯田故事。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精彩亮相;舞剧《诺玛阿美》在全国巡演;《哈尼交响·欢乐新春》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等纪录片曾在央视播出;《中国哈尼梯田文化史》《哈尼族传统节庆》等梯田文化书籍编撰出版,《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入选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项目……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不断被擦亮。“不仅我的徒弟多了起来,而且徒弟又带徒弟,很多年轻人开始回归,学习哈尼古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建昌曾一度担心哈尼古歌出现传承断代的情况,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人的队伍,他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目前,红河州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1项;建成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拥有各级各类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12人、州级传承人48人、县级传承人人。红河穿境、哀牢耸立,自然之力在白云游走间刻画出壮美山河;世代生息,守护传承,各族群众用对生活的热忱雕琢出“踏遍梯田人不老”的文明奇迹。在秋色里启程,在硕果中疾行。历经十年遗产守护,今天的哈尼梯田,在冬藏、春耕、夏耘、秋收中延续千年遗产,持续富足着一方百姓,唱响了经久不息的民族和声……“活态”瑰宝绽放出耀眼的光彩。记者/通讯员:全婧尚秋媛图片: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设计:蔡陈晨编辑:杨茜刘曦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0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