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经济 >> 封控之下丨阻断疫情传播的同时,该如何破解
小区封控的第五天,血友病导致的急性肾炎突犯,腰部肿胀酸痛,李明已出现尿血症状。医院,家中仅存6支药,得省着用。他学会了自己注射药物,但每次用药,都要扣算出单次用药的最小剂量。
彼时,和李明一样有着同样求医用药困难的病友,不在少数。
血友病是一种身体因缺失凝血因子导致健康的人异常出血的罕见病,医院注射药物,患者又被称为“玻璃人”,一旦发病,哪怕一点点小伤口都可能致命。
全城封控后,相关部门已着手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困难。年1月7日,有血友病人家属接到医保部门的电话,医院门诊可以线下买药,也可以线上购药,邮寄到家,事后报销。
封控,是抗击疫情以来,出现疫情隐性传播时,一个有效的防控策略。但封控也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购药就医难的问题屡有发生。
实际上,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三令五申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必须要保障好正常的医疗服务;同时,要求医疗机构要设立好缓冲区域,对于没有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要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先救治。排除新冠肺炎后,转入普通病房。
在新冠疫情蔓延的第三个冬季,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出现疫情。实践中,在确保阻断疫情传播的同时,如何畅通非新冠病人的购药就医渠道,是否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多位防疫专家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介绍了实践中的经验,给出了诸多解答和建议。
血友病群体接力救助样板
年年底,身患血友病的李明所在的城市突发疫情,小区被封控管理,但他家里只剩6支药。按照平时一个月8支的剂量,在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下,他估摸着这些药也能勉强维持到解除封控。但12月28日晚上,他突发急性肾炎,腰部肿胀,严重时出现了尿血症状。
次日,医院治疗。他联系物业想出小区,但物业说需要得到社区允许,他多次拨打社区电话,都无人接听。打热线电话,对方告知他可以呼叫救护车,但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他也医院,被告知他可以持48小时医院购药。但李明出不了小区。
“自己不扎就生病,不扎不行。”李明说,29日,他第一次尝试给自己注射了3支药。
用药剂量是李明根据用药标准推算的。实际上,以他的情况,该用4-5支,但因存量不足,他要让6支药最大限度的维持自己的身体,所以每次用药只能按最小剂量。按照规定,第一次用药后12小时,就要进行第二次用药,而他却在间隔24小时后才再次注射,“最大的考虑就是省药”。
“其实这是冒着风险打的。”李明坦言,药用完后,他咨询病友该怎么办,大家告诉他,在家多喝水,防止尿道堵塞,其他时间均卧床静养。
7岁的血友病患者鹏鹏还算幸运,封控前的12月中旬,父亲为他采购了14支药,基本能维持一个月。封控期间,父亲曾尝试给儿子在家注射药物,他拿着针剂和消毒物品,给鹏鹏左脚消毒后,在儿子脚面上寻找血管,针眼扎进皮肤,鹏鹏忍痛配合着,最后一次扎进皮肤时,实在太疼,鹏鹏忍不住痛哭起来。
父亲先后给鹏鹏试了五次,都没成功。无法在家给儿子注射药物,鹏鹏父亲联系了社区,医院的护士长多次沟通,医院和小区离得非常近,“出(小区)门就是”,医院注射。
根据鹏鹏的身体情况,医院注射一针。“药品限量,每次都是打一针,(如果)按照实际需求,这是不足量注射的。”鹏鹏父亲年1月7日称,家里药剂已不多,买药需跨区,距离也较远,比较麻烦。
血友病患群里,不时有病友说买药难、就医难。有组织者统计了有困难的病友信息,试图联系卫生部门帮助畅通渠道。
鹏鹏父亲通过一个收集“困难群众”小程序填写了购药难的问题。他告诉澎湃新闻,他1月7日上午接到医保部门的电话,对方提供了两种畅通就医的办法,医院开通了线上购药模式,邮寄到家,患者先垫付药费,之后线下报销。医院开放门诊,患者持有疫情防控相关证明且能通行的,医院直接医保购买。
一些城市的经验
如何化解封控之下购药就医难题,一些城市再摸索中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孕产妇就医为例,郑州在今年8月遭遇新冠病毒侵袭时,启用14个应急助产机构,涵盖郑州市区及新郑市、荥阳市及中牟县等地。
按照规定,郑州封控区内的助产机构落实测温、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等常规措施,在各病区设置隔离(过渡)病房,在产房设立隔离分娩间。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急诊产妇先入住隔离病房,在隔离分娩间分娩。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新手妈妈晓慧也介绍,医院措施基本和郑州相同。年9月,她预产期前几天,医院较近的川沙镇一小区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小区封闭管理。入院要出示有效期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医院也早已设置好隔离病房,没有有效核酸医院做核酸检测,随后先入住隔离病房,在隔离病房中,医护人员随时对孕妇及胎儿进行各项检查。
晓慧介绍,孕妇的核酸检测属于“加急单”,基本2小时以内就能出结果。待核酸结果出来后,转入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时,她的核酸报告过了有效期,因她行走不便,医护人员到病房为她采样。
年1月初,郑州新增多例本土确诊病例,防疫形势严峻。但据当地媒体1月6日报道,医院总部近2日就一共接收约名来自封控区或管控区的患者,其中包括约10位封控区产妇。其中一名即将分娩的产妇,“刚被抬上担架的时候,胎头都露出来了,由于送医及时,产妇的生产过程很顺利,最终诞下一名7斤重的男婴。”
广州在去年“5.21”疫情期间,荔湾区南片化为封闭封控区。广州去年6月7日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封闭封控区紧急启用“穗好孕”小程序,在线开展区域内孕妇情况摸查,并将登记信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安排产医院驻点,为居民提供近距离的孕期保健服务。经初步摸排,封闭封控区内约有名孕产妇。从此次疫情开始至6月3日,广州有52人安全分娩。
专家建议封控前摸底,封控后“立足红区内解决”
抗击疫情以来,封控也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购药就医如何出小区的门,医院治疗,同时还要确保疫情防控,给一些城市的疫情管控带来了挑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表示,为了避免封控区非新冠病人就医难,相关部门可以在封控前,对区域内慢性病、孕产妇及其他有就医需要或有潜在需要的人群进行摸底,有针对地采取措施,那么在安排部署时,就不会陷入被动境地。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要相结合。”胡颖廉认为,封控期间,还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的灵活性。比如,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支持鼓励互联网药店、邮寄送药等方式,这也能为政府分担一部分压力。
“生老病死是客观常态”,医院不愿具名的专家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无论何时何地,珍惜生命,不分彼此。疫情防控期间,普通患者的医疗,进入院区需要携带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等就医要求,普通患者一般可以接受,但急危重症患者或会因此贻误救治时机。
这名专家建议,要鼓励全市医疗机构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日常诊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增加医疗机构急诊科人员投入,设立急诊手术快速应急机制和绿色通道。医院医院和网上门诊,方便患者不出家门也可以及时得到医疗咨询和指导。
此外,在全市各区县对非新冠普通患者设立急医院,充分发挥现有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协同联动,形成急危重症患者分级诊疗和及时转诊的协同机制。完善养老机构和社区医疗的联合共建,方便老龄患者在疫情期间就近就医诊疗。
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建立就诊快速核酸筛查绿色通道,方便此类患者尽快就医和及时救治。加强高危孕产妇和高龄病理产科诊疗救治的绿色通道建设。优化门诊初筛,对于分秒必争的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手段和相应的闭环管理,保障特殊人群的就医权利。
既要阻断疫情传播,又要确保封控区非新冠病人就医治疗,这是对城市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的压力测试,广州市在去年“5.21”疫情中的探索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立足红区内解决”。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介绍,广州在实施封控初期,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有要化疗的,有要透析的、有待产的……很多市民在网上求助。
如何畅通“民声”呢?广州市卫健委紧急构建三级应急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第一层级是“三人小组”,向每户居民发放印有对口“三人小组”24小时联系电话的卡片,对居民实施分楼栋、分网格管理,市民的生活需求、就医需要,都可以找对口小组反映解决。
第二层级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批增派9医院名医护人员,配置9台负压救护车,进驻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上荔湾区调配的救护车,医院至少配置2辆救护车,满足居民转诊需求。
第三层级是,广州市医院专门收治非新冠肺炎病人。其中,医院医院,达不到化疗、透析条件,更无法诊疗其他疾病。为此,广州市抽调多个专家团、转运专业的医疗设备,医院组建成一个包含医院。
“生命至上,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封闭区内救治不了的,就再协调专家组进驻,仍解决不了问题,全程闭环医院抢救。”陈斌说。
医院感染科专家坦言,人类与新冠病毒共存已两年多,虽政府和公众难以接受较大范围的感染出现,但仍处于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状态。
“在这个‘地球村’,我们清零了,外面又扩散。”这名专家称,在观念上要转变对新冠病毒的恐慌。全面落实疫苗接种工作,降低重症与危重症发生的风险,“即使有人感染,也不会造成重症,增加死亡,这个新冠就不可怕了”。
(李明、鹏鹏、晓慧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