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经济 >> 零距离徐汇家门口的司法所再升级
法治华泾
社区公共法律服务
“零”距离
——华泾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系统再升级
华泾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努力为社区群众提供公益、高效、专业、便捷的法律服务,让法律服务和居民“零”距离。
司法所在辖区每个社区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与多家律所签约,确保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心每日有律师坐堂,各社区工作室都有固定结对律师定期服务,形成了公共法律服务圈。
再升级——建设标准化司法所2.0版
标准化司法所1.0版
华泾司法所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区司法局以及职能部门的帮助关心下完成了标准化司法所1.0版建设,成为上海市标准化司法所的建设雏形。
镇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
华泾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做到上与区法律援助中心,下与居民区、企业园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对接,初步实现“线上线下线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联络等窗口,每周“5+2”开放窗口;而在居民区和企业园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配备一间专门用房,一套桌椅、一台专用电脑、各项工作制度上墙,还配有一个法治图书角等。华泾司法所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等十余项荣誉。为了更好地打造现代城市版“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留在一线。华泾镇镇党委政府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覆盖社企、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要求,也作为实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的一种基层实践,华泾司法所开展了标准化司法所2.0版的建设。
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版
法治图书角
“用最好的环境接待群众”,司法所在改造的同时压缩了部分办公面积,把温馨放心留给了老百姓。走进其中,可以看到宽敞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厅,作为窗口服务的核心区域,不仅设计更为人性化,接待柜台、等候区沙发等设施都充分考虑了来访群众的需求。
坐堂律师值班
每个工作日都安排律师为居民答疑解惑。
史良燕调解工作室
调解室在硬件环境上也做了升级,改建后的调解室注重环境的温馨和私密性,为来访群众提供舒适的交流环境。
改作风——律师进驻接地气
硬件的提升还只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一小部分,更为重要的在于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在华泾司法所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律师扎根社区,把法律服务送到了居民群众的家门口,从而有口皆碑。每月都有律师进入结对的居民区,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还为社区治理及时提供法律建议。
律师个人品牌工作室的成立,强化了律师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律师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华泾镇于年11月,复制推广了8名律师建立律师个人品牌工作室。
菜单式——法律服务更高效
华泾镇的公共法律服务一开始就采取菜单式的服务模式,把律师服务的时间、地点、专长刊登在镇党委政府的“绿色华泾”报上,方便群众有的放矢选择律师。
在对标2.0版本的同时,华泾司法所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扩容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让法律服务更为高效。
针对商圈内商品质量投诉多发,消费纠纷矛盾较多的特点,司法所专门设立了消费纠纷专业调解调解室,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既确保消费者权益,也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为驻地部队、应急救援队配备法治图书角,在关港科技园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方便驻地部队和企业职工、法人学法用法。
年初,华泾镇还出资50万元援建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今年11月24日揭牌。下一步,哈尼梯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与华泾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线上对接,华泾镇的坐堂律师可以与千里之外的云南群众实现线上法律咨询。
重科技——“智慧司法”新突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华泾司法所用“互联网+”手段服务群众。
无人律所是华泾司法所的创新尝试之一。在华泾镇的商业中心、居民区生活广场的设置两台“无人律所”,让互联网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对法律的需求。一年来,两台通过“无人律所”接待社区群众人次,涉及合同、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房产、刑事行政、知识产权等多种类型。
在法治社会中,“诉调对接”将诉讼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已经屡见不鲜。在开展“诉调对接”的过程中,华泾司法所开始探索用“互联网+”手段服务群众,率先尝试的“云调解”在疫情防控期间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接受调解服务,而原先需要去到法院签署的民事调解书也能在家门口的司法所通过“云上调解室”完成签署,进一步缩短调解时间。云调解系统还能满足居民远程调解、化解矛盾的需求。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终端,帮助居民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减少居民不必要的奔波。
群众需求在哪里,公共法律服务的阵地就在哪里。通过多年探索,华泾司法所选准切入角度,把牢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思路,努力为群众提供着更多更好的公共法律服务。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