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简介 >> 他跨越千里到元阳这里当第一书记5年里,
5年前,时任中信集团机电制造公司五四一电厂物业管理部部长的韩智慧,主动请缨到元阳县,先后担任新街镇水卜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新街镇主鲁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韩智慧(右)在村口和村里老人交谈
从城市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央企干部到驻村干部,在贫穷落后的村子里一干就是5年多。韩智慧克服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始终不忘初心,用心用情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韩智慧常说:“群众的期盼并不高,只要帮助把实际问题解决了,群众满意度就上去了。”
从旧房改造、道路修缮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再到村民卫生习惯的培养……5年来,不论大事小事,韩智慧都放在心上,并尽其所有为群众解决问题。
韩智慧(右一)入户宣传脱贫相关政策
76岁的李马沙一家是主鲁村委会上老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过年时,老人的房子不慎失火,韩智慧积极协调专项资金27万元,对受损的房屋进行修缮。今年2月,老人的儿子不幸病逝,留下智障的儿媳和4个未成年孩子,韩智慧又东奔西走,帮助4个孩子申请了孤儿救助,联系爱心人士结对帮扶,通过多举措帮扶,老人一家一个月能领到近元。李马沙老人逢人就夸:“韩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舍不得他离开。”
韩智慧深刻意识到,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必须发展产业来支撑。主鲁村缺乏支柱产业,全村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到户。在鼓励村民外出务工以及组织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础上,韩智慧开始谋划,从“三块田”(水田、旱田、林地)入手,探索产业发展之路。
韩智慧(中)与村民共谋产业发展之路
韩智慧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在全村发展了稻鱼鸭和泥鳅养殖项目,发动村民在村集体林地和旱地种植梨树,引导村民在树下套种芋头,确保群众当年经济收入有增长。经过帮扶,年底,主鲁村顺利脱贫摘帽。年初他牵头起草了《主鲁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主鲁村因此被元阳县确定为该县乡村振兴第一批试点村。
5年来,身处异乡的韩智慧对家人的牵挂从未停止过。年迈的母亲去世前,曾跟随他坐了近8小时的大巴车来到元阳,只为了看一眼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因为生活不习惯,母亲只待了一周,回忆起来,这却是驻村以来韩智慧和母亲共处最宝贵的一段时间。年,母亲去世后,年迈的父亲由妻子一个人辛劳照顾着。期间,他不是没想过回去,但质朴的哈尼人民,以及他们殷切的期待,最终让他选择留了下来。
韩智慧(左)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摘帽只是起点,提升‘造血’功能、稳住不返贫才是根本。”韩智慧说。主鲁村地处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尚未被开发,主鲁村旅游收入几乎为零。借助打造乡村振兴试点这一契机,韩智慧最近正忙着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准备。
作为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5个村落之一,上老寨目前保留完整的哈尼民居有27套,韩智慧组织发动村民流转土地亩,并与一家地产公司协商发展旅游项目,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让老百姓实现双增收。与此同时,他还计划将易地搬迁后的保山寨彝族民居保护起来,打造成民族文化深度游景点。
韩智慧(左二)看望受学生
初来主鲁村时,村里的生产路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以前村民运送粮食只能靠人背马驮。最近,在“娘家”中信集团的支持下,修路的事情终于在秋收前顺利完工,了却了他在主鲁村的小心愿。为巩固脱贫成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这些日子里,韩智慧主动对接当地企业,联系来料加工业务,把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办起了“扶贫车间”。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也像城里的工人一样,有了稳定收入。
“但愿我是一个稻草人,永远守护这一方田地,为我的乡亲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回报。”这是韩智慧在朋友圈写下的一段文字,也道出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韩智慧(右一)和村里保洁员进行交谈
记者:曹松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普薇赵婧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