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云岭战贫覆盖16853万档卡户云

发布时间:2023/4/7 19:30:13   

云南曾经是我国贫困县数量最多的省份,脱贫任务非常繁重。记者从1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云南脱贫攻坚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云南采取了哪些“战贫”措施?各方力量如何精准帮扶?即日起,云南扶贫热线将推出“云岭战贫”系列报道,聚焦云南“战贫”经验。

思茅区小凹子咖啡丰收

产业扶贫是提升“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工作部署,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聚焦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重点产业,围绕“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拓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项措施。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一体部署、协同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年投入百亿元培育26个扶贫主导产业

“稻鱼鸭”综合种养田地

深冬,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秋收过后的梯田里,孕育着肥美的梯田鸭。“稻鱼鸭”这种传统的种养模式,如今在元阳县正在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全面铺开,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而在建水县盘江县,脐橙尚未落潮,金黄的沃柑已挂满枝头,准备将抢占春节市场,拥有近8万亩果园的“柑橘之乡”实现了一年四季果飘香。

脐橙采摘正忙

近年来,红河州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中药材、规模养殖等“六大产业”,已建成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25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67个,实现扶贫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对全州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

红河州“六大产业”助农增收,只是全省产业扶贫成效的一个缩影,当前,特色产业已成为全省贫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这还要得益于我省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支持。

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产业扶贫指导意见、考核办法、创建“一县一业”指导意见、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涵盖了项目支持、资金奖补等方方面面。

青山密林下的草果,正成群众致富“金果果”。

全省各级财政每年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保持在亿元以上,全省创建的4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中,有28个贫困县进入创建行列。目前,全省已初步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贯通、全要素保障、全产业链支持、全领域覆盖的产业扶贫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全省培育壮大带贫主体。将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摆在优先位置,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在企业投资奖补政策激励下,美国卓莓、广东温氏、陕西海升、百果园、神威药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地云南,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由户增加至户。目前,全省共培育带贫龙头企业、合作社2.85万个,基本做到了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每户都有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围绕融资支持方面,我省启动了“一部手机云企贷”数字化平台试点,积极探索“活体贷”“大棚贷”等金融产品,构建“银、政、保、担”服务“三农”新机制。为贫困地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利支持。

拓宽销售渠道“产得好”还要“卖得好”

产业要发展,保障农产品“产供销”全链条畅通是关键。除了一些列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的提升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当前全省建制村已实现%通硬化路,对于曾经人背马驮的地区而言,农产品出山不再是梦。全省各地扶贫干部及各行业部门也在全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罗旺军向村民们收购山货

在楚雄州南华县,“小彝哥”罗旺军通过自己开电商公司,将当地的山货卖到了全国。夏季,鲜松茸、鲜牛干菌、鲜鸡枞、鲜干巴菌等野生菌,从新鲜采摘到寄送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仅需24小时。萝卜干、洋芋等产品也通过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走向了全国。电商服务站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额从开始的年均几万元到现在的年均多万元。

这还要得益于全省日益完善的电商扶贫公共服务网络。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已建成个具有物流集散功能的园区、中心、基地,覆盖率84.5%;乡镇快递网点达个,覆盖率99.6%,建制村通邮率%。

“云南小花”在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直播卖橙子

通过组织扶贫产品入驻电商扶贫联盟平台,开设电商扶贫频道,打造“贫困户+合作社+电商”“电商+企业+贫困户”“电商+创业带头人+贫困户”等电商扶贫模式。“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已火遍全省各地。南博会、昆明花展、普洱茶博览会等展会平台,也全力推动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品营销体系。

五年来,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1亿元,预计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亿元以上。与此同时,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扶贫产品累计销售.65亿元。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云南已推动扶贫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户达到.53万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03万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

乡村旅游成为脱贫致富新引擎

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同时,云南立足丰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旅游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引擎。

拉祜族群众正在演出

位于普洱市澜沧县酒井乡的老达保村曾是一个拉祜族贫困村寨,从前,老达保晴天黄灰扬、雨天路湿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主要通过务农维持生计。寨子里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却天生能歌善舞,他们扛起锄头下地是“农民”,拿起乐器上台是“演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老达保寨成立了演艺公司,依托拉祜传统村落和生态风景,在大山深处进行拉祜风情实景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演艺公司自年成立至今,已实现演出收入万元,群众分红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万元。

八方游客前来昔日贫困的仙人洞村打卡

目前,乡村旅游点状发展、以点带面、精准扶贫、整体联动的特征不断凸显,已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年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年至年,我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旅游者9.24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的39.3%;乡村旅游收入.4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3.7%;全省累计直接从业者56.17万人、间接就业者万人,综合带动7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策划徐腾中

云南网记者期俊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9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