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美食 >> 大力开发扶贫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澎湃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
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及人社部门把劳动力精准输出与就近就业安置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精准施策开展就业扶贫。通过持续引进新型工业企业、做强就业扶贫车间、设置社会公益岗位,利用地方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用工资源,让各领域技术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家门口”致富。
发展壮大企业
有企业就有用工岗位,而驻地工人就是企业用工的首选。伴随着我州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的铿锵步履,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三区联动”效能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红河,各县市倾力打造的各类产业园区也是企业云集,分布在全州各地的新型工业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既呈现出“新型工业强州”的生机活力,又为劳动力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
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内工人在认真工作
以晴集团生产线,工人在认真工作
就蒙自经开区来说,作为我州最大的工业聚集区和新型工业化主阵地,已汇集各类企业达多户,带动就业2.6万余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弥勒工业园区,集结新型工业企业40多户,为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入驻企业既看好地区发展环境,更看好较为富集的劳动力。”弥勒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苏燕妮认为,就今年来说,企业因疫情直接影响了发展,驻地的劳动力就为企业复工复产弥补了用工缺口,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劳动者增收双赢。
工人在红河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认真工作图片来源蒙自经开区
工人在开远明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认真工作
工人在个旧乍甸乳业生产线认真工作
通过“大抓工业”,全州钢铁、冶金、能源化工、生物资源、建材、机电“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3月12日,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举行了年第二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65亿元,涵盖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综合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建设项目。这将带动更多技术工人与“无法离乡”的劳动者,实现“家门口”就业、发展致富的梦想。
在年第二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出席领导为项目培土奠基李易摄
建设“扶贫车间”
就业是帮助贫困户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则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能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脱贫,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
农户在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实现就近就业
蒙自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蓝莓基地为村民提供就业
元阳县以资金奖补的方式,在县域内国营、合资企业及小微企业开发就业“扶贫车间”,先后为个家庭贫困劳动力安排了就业岗位。
元阳县猛弄村的就业扶贫车间图片来源元阳县
村民在“紫陶扶贫工厂”实训基地务工朱薇摄
红河县为让43个易地安置搬迁点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在县城创建了30家就业“扶贫车间”,就地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人;同时,在红河谷30万亩热区进行综合保护开发,以发展生态鸡、生猪养殖、热区水果等易地集中种养模式,助推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脱贫致富。
红河县贫困群众在云南锦泽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实现就近就业图片由红河县提供
泸西县旧城镇三河村村民在家门口的电子厂实现就业赵学勇摄
在金平县,就业“扶贫车间”只要接收1名贫困户劳动力工作6个月以上、月工资待遇不低于该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就给予一次性奖补元。目前,已兑现3个“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资金13.6万元。
河口县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梳理不同难易程度的就业岗位,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自主选岗,实现企业用工与贫困群众就业“双保障”(图片来自口岸先锋)
贫困群众在石屏工业园区实现就近就业常玉选摄
泸西县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石屏县扶持绣美彝山刺绣合作社、淑绘布艺加工合作社等多家刺绣“扶贫车间”,让多位农村留守妇女接受培训后在家门口就业,月薪元以上,实现了“就业一人,全家脱贫”。
屏边县绣娘扶贫车间
弥勒东风农场管理局有20多支葡萄包装队,吸纳不少就近务工人员罗宏伟摄
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个,吸纳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人。为满足贫困户劳动力“动态”择业需求,全州各地仍针对群众身边的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特产业大户,以资金扶持的方式创造更多的就近就业岗位,为巩固就业脱贫成果发挥着“兜底”效应。
绿春同鑫橡胶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线制作颗粒橡胶张洪科摄
贫困群众在建水蓝莓基地务工
开发公益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是帮助困难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的有效手段之一,有着“兜底线、救急难、促脱贫”的作用。
“我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活。自村里为我安排了护林员、村路管护员工作后,一年也有六七千元的收入,脱贫的信心更足了。”金平县沙依坡乡阿都波村委会大竹棚村民小组的贫困户陆洪军说道。
在金平,建档立卡贫困户变生态护林员,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实现双赢图片来源云南网
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我州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大龄贫困户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脱贫难题,早在年,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政策,以此做好“兜底”就业。之后,全省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了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有了政策与扶持资金的保障,全州乡村公益性政策安置人员已拓展到所有贫困家庭和脱贫需要“兜底”的劳动力。补贴资金标准也由原来的每人每月补贴元提高到元,为助力贫困家庭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乡村公益性岗位已成为保障有劳动力和有转移就业意愿“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想就业而出不去的贫困户劳动力圆了就业梦。
屏边县新现镇永胜村委会格咪底村村民杨国明,几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镇上安排了扶贫工作信息员的公益性岗位,一年有元收入;原居住在个旧市贾沙乡陡岩村委会陡岩村民小组的李士英,年年初全家人迁入大屯幸福小区,其成年的大儿子也由社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
截至目前,全州共开发乡村、林业等公益性岗位2.96万个,帮扶2.96万名贫困户劳动力实现了就业。
个旧市大屯镇集中安置点,搬迁户通过培训上岗
为大屯小区搬迁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图片由州扶贫办提供
来源:红河日报
责编:孔妃
审核:李彦明
声明/提醒:1.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改变原文意图,以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申请获得授权!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ID:ystthmyy);2.投稿说明:请热心投稿的朋友们投稿时在文章中注明作者(真名或笔名)及联系电话,方便刊发时署名及联系,谢谢!(投稿邮箱:yyrmz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