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蕴涵着“雨生百谷”之意,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
春将尽,夏将至。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节气温升高加快,降雨量增加。
我国古人将谷雨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谷雨花信为: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牡丹花也叫谷雨花,它是一种以节气命名的花。
从气候背景看,在谷雨时节,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出现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聚焦天气舞台的“主角”,在全国不同地区,需要格外 伴随谷雨的到来,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雨水开始明显增多,特别是在华南地区,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水过程。由此,也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汛期。
一般来说,4月到8月是一年中强对流天气的高峰期。进入5月,我国南方地区局地雷暴、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防范工作也需要提上日程。
谷雨,源于“雨生百谷”之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万物复苏勃勃生机之时,天气条件是否有利于作物生长,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关键。
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此时冷空气大举南下的情况较少,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余威尚存”。4月到5月,气温明显回升,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上层风动量下传,锋面气旋活跃,此时,我国北方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
在谷雨时节,与部分地区春雨贵如油相对应的,则是春旱。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呈急剧减少的态势,这里的农田更加渴望一场透雨的滋润。对于这些地区来说,下一场透雨滋润大地,可谓“贵重如油”。
虽然谷雨时节的天气有其一般规律和特点,对于人们看天种地有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有些年份这个时节的天气也并不严格“遵守”节律,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时候。
比如,在年,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就曾出现谷雨时节“雪纷纷”的现象,刷新了最晚终雪纪录。虽说“谷雨下秧,大致无妨”,但种田不能只求“大概”,参考节气的同时还要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谷雨时节,谷雨茶、食香椿芽儿、食香椿等习俗广为流传。
在南方,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芳烟)叫“谷雨茶”。其特点是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有清火的功效。北方有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
自汉代以来,在陕西白水县,谷雨时节有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传说中,仓颉创造文字,功盖天地,黄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从此便有了“谷雨”节。
食香椿芽儿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此时的菜场上,一把把用红布条捆绑的飘红带露的香椿嫩芽,总能吸引众多酷爱美食的食客。不管是香椿炒鸡蛋还是香椿拌豆腐,香椿都能和原本平平无奇的食材碰撞出一抹独特的香气。
香椿只有短短几天采摘时间,错过了今年谷雨,可能就只能再待来年。宋代苏轼在《春菜》中写道:“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就是对香椿的称赞。
除了食用,香椿还兼具食疗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香椿叶苦、温煮水洗疮疥风疽,嫩芽瀹食,消风去毒;白皮及根皮,苦、温、无毒。”古代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常食椿巅(椿芽),百病不沾,万寿无边”的说法。中医也认为,香椿味苦、性寒,不仅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等功效,还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非常适合在暮春前后食用。
“荻谷地”
这一时节,北方的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在山东省武城县,有着“走谷雨,摘荻谷地”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它,能够强身健体。当地土话称其为荻谷地(也有的地方叫茅草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状白色茎,能入药清火,嫩苞和茅针均可食用,成熟后为褐色,形状像芦苇。
“荻谷地”是零食匮乏年代孩童的乐趣之一。每年春游时,小伙伴三五成群,背着书包奔跑在河边的大堤上、田埂地头,到处都是这种可爱的毛毛牙。坐在小河边剥完了吃,吸吮着里面像棉花一样的芯儿,软软的、甜甜的,如同今天嚼口香糖,最后把外皮扔在水里逗小鱼玩。如今,田野里依然可以寻觅到这些可爱的小草。趁春光明媚,快去找回你久违的童年记忆吧!
食槐花
据说槐花中含有大量的槲皮素,可降低体内胆固醇,有预防高血脂等效果。多年前,每到清明至谷雨时,总会看到很多采集槐花的人们。又逢槐花飘香的时节,在小区里偶遇几位上年纪的人正在采集槐花。以前在乡下一直有着谷雨吃槐花的习俗,凉拌槐花、槐花炒蛋、蒸槐花饼等曾经都是南陵很有特色的美味,只是现在有兴趣、会做槐花美食的人已经不多了。
饮茶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茶树上新出的嫩叶最鲜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是一年中最好的茶材,因而制成的茶叶也是上乘的雨前茶。嫩生生的叶采回后,放在大竹匾上晾着。锅烧得很热,将茶叶撒到锅里“杀青”。霎时,噼噼啪啪响声四起,双手不停地在锅里翻动搓揉,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火候全靠手感掌握。
泡一杯新茗,淡淡的馨香扑鼻。一叶叶茶,宛如从春天的梦中刚醒,展露优雅姿态。一芽一嫩叶或一芽二嫩叶,有的像古代兵器长枪上挂着旗,被称为旗枪;有的像雀子的舌头,被称为雀舌;有的像旧时女子用青黛画的眉,被称为翠眉……轻啜两口,缓缓咽下,香气怡人,醇厚悠长。雨前茶耐泡,几杯后茶香不减。难怪古人写道:“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策划:颜昕设计:郑义潇摄影:邹云水郑春晓技术:李响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新华网联合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