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特产 >> 小众果品在云南的规模化种植初探红河谷
“莲雾火了”,这是自年以来,在水果批发市场以及水果电商网络传播中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对于本文主要聚焦的投身莲雾产业多年的云南种植者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让人心头释然的好消息。然而,放诸整个水果大消费市场中,莲雾仍然只算得上一个小众果品。
作为小众品类,莲雾进入云南的历史还很短,其规模化经济栽培时间尚不到十年。尽管如此,伴随着其市场热度,并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水果种植条件,莲雾种植在云南的发展前景依然令人期待。这个小众品类目前在云南的发展态势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其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困难。带着这些问题,云果产业研究院将深入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莲雾种植基地一探究竟。
(一)小众果品在云南的规模化种植初探——红河谷莲雾调研报告
莲雾之所以小众,究其原因,一是其引入国内市场的历史不算久远,大众认知还较缺乏;二是种植管理难度大、供应链要求高以及产量供给有限;三是口味独特且价格较高,大众尝新门槛高,接受速度慢。这三点原因放到云南来讲,其对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则被进一步放大。因此今天我们谈及莲雾在云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便很有必要先就上述三点原因展开说一说。
一、种植历史
莲雾,又名辇雾、水蓊、爪哇蒲桃等,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一种热带水果,原产东南亚马来半岛及安达曼群岛,于17世纪由荷兰人自爪哇引入台湾。早期莲雾的果子小而酸涩,只在庭园零星种植,因为长得高大、枝繁叶茂,所以更多的功用在于遮荫和景观。
(位于台湾台南的景观莲雾树)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台湾屏东县林边乡农民开始尝试在崎峰村沿海一带栽种莲雾,当地地质盐分含量高,外加海上吹来的南风,所产出的莲雾果实虽小,但色泽暗红且风味极甜,故称“黑珍珠”。由此开启了莲雾在以屏东平原地区为主开展广泛经济栽培的历史。此后历经数十年栽种技术的不断改良,莲雾果实增大,甜度上升,果肉脆甜,汁液饱满,特别在春夏干燥炎热季节,作为清凉解渴果品食用体验上佳,因而深受台湾人民的喜爱和追捧。年台湾莲雾栽培面积达到5,公顷,总产量为78,吨,已经成为台湾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位于台湾屏东的莲雾种植园)
根据台湾农业贸易资料库的数据,台湾莲雾从年开始输出至中国内陆市场,初期每年输出量都低于吨,而在年输出量快速增加到.19吨,年增至吨(约为台湾总产量的10%),占台湾莲雾出口量的97%。虽然上升速度快,且大陆已是台湾莲雾外销最大的市场,但是其总量并不大,且受限于物流条件,市场主要集中于粤闽浙沿海主要城市。由此造成了莲雾虽然进入内陆市场十多年但市场存在感极低的状况。
由于在粤闽浙区域的热销,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具备种植条件的省份开始引进栽培。不过由于缺乏技术人才,早期种植探索的艰辛可想而知。相应的,内陆产出的莲雾无论从口感、品相都与台湾甚至东南亚(越南、泰国为主)的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年以前,国内莲雾单体种植面积均较小,以一两百亩的散户种植为主。国内较早开始宣传的海南三亚南鹿庄园,在年其自有种植面积也不过亩左右。
不过,伴随着国内种植技术的积累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近年来莲雾在种植端开始爆发。据海南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海南省莲雾种植面积为3.22万亩,较年的2.46万亩同比增长31.0%;年海南省莲雾产量为4.89万吨,较年的3.28万吨同比增长49.1%。
海南莲雾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距离台湾较近这一地理优势。由于同为岛屿,气候条件相似,在90年代中期便陆续有台湾商人在海南文昌、三亚等地投资莲雾种植。与之相比,莲雾进入云南的时间至少晚了十年。
虽然莲雾产业在云南起步晚,但是换个角度看,海南早期积累的经验有利于云南少走弯路,海南的技术人才确实也对云南莲雾种植探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种植管理及供应链需求
莲雾喜好湿润及肥沃土壤,瘠地与旱地产量少而品质劣。果实发育期如干旱不雨,果实小而品质差;如久旱后骤雨,易发生落果、裂果,故对灌溉要求较高。过程管理方面,对精细化管理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整枝修剪和疏花疏果方面。
一方面,为使树形矮化,便于采收、喷药等管理工作,并保持树型及日照通风良好,以利于促进提早开花并提高品质,结果树每年至少应进行两次修剪。另一方面,莲雾开花多,结果亦多。为加速果实发育、增大果形,提高品质,宜通过疏花疏果工作,留选良好结果部位,以避免擦伤、日晒、果实小、质劣等问题。此外,为防鸟害、虫害需进行幼果套袋处理,冬季需根据天气预报开展防寒处理等护理措施。如此种种,足以说明莲雾是一种对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的水果品类。
(修剪适宜的莲雾树)
(准备套袋的莲雾幼果)
(套袋后的莲雾树)
通往市场的困难还不只在种植端,在运输端的问题同样棘手。由于莲雾含水量高达90%,果肉脆而汁液盈,因而极易破损。轻微的磕碰也会造成外皮破损,加快果实的腐烂速度。同时,莲雾果实不易存储,采摘完需立即包装发往市场销售。一般采摘以后的果实在常温的环境下,储藏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周。如通过冷库贮藏,也会造成果皮颜色下降和水分丧失导致的果肉松弛而对口感影响较大。
(“极水润”道尽了莲雾的口感优点,但对储运来说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上述提到的种植管理和运输难题在云南显得更为突出。其一,受限于地形条件,云南的果园几乎都建于不平整的山地上,基础设施投入高且果园管理难度大;其二,莲雾生长要求的精细化管理对果园管理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高,而云南果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其三,莲雾储运难度大,即便在五年前,市场上对于易损果品的储运技术仍不够成熟,加上云南的交通及物流条件难以保证低货损率和运输及时性。
尽管说起来困难重重,但乐观地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以运输为例,目前对易损果品的储运技术越来越先进,“泡沫箱+冰袋+保鲜膜+网套”的包装方案已经可以确保莲雾的果品完整度和新鲜度。此外,云南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调研的主要目的地——红河州元阳县在年已经通高速,将元阳至昆明的运输时间缩短了40%。
三、口味独特
这一点是笔者拥有深切体验和感悟的,值得重点讲一讲。其实,口味独特并非坏事,尤其在今天如此多元的文化环境里,独特性更有可能成为优势。比如公认的重口味水果之王榴莲,其强烈的特殊香气让人又爱又恨,却始终不乏一大批忠实的拥趸。从市场数据我们可以一窥究竟——上半年中国榴莲进口创历史新高,进口量达到35.8万吨,进口货值达到9.63亿美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54.2%和53.1%,由此榴莲超过樱桃(车厘子)首次成为国内进口货值最大的水果种类。此外,还有近两年爆火的螺蛳粉,同样证明了独特口味并不见得是坏事。
那么为什么还要说莲雾的特殊口感是制约其声名远扬的因素呢。事实上恰恰是因为它在市场早期表现出的口感独特是一种平庸的独特。上文提到,莲雾含水量高达90%,堪称补水之王,按理来说应该极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但高品质台湾莲雾早年仅局限于粤闽浙少数市面上,内陆大多数市场能见到的莲雾是海南、广西的“技术未达标品”(另有早期种植者对品种选择不当的因素),因其糖度较低,口感寡淡,给早期的尝鲜者留下了“不值得”的糟糕印象。尤其是嗜甜的女性消费者认为其寡淡的口感简直不能称之为水果。负面影响的传播速率比正面影响来得更快,也因此使得市场一度把莲雾这个品类打入冷宫,水果批发市场的摊贩一听到莲雾就直摇头。
作为内陆市场,云南的消费能力和民众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因此,莲雾这一品类在云南市场上所走过的路也显得更加曲折。所幸,一时的曲折和低迷不能掩埋真正的光芒。随着高品质莲雾在市场上逐渐展露头脚,即便是包括笔者这样早期失望过的尝鲜者也因为吃到了真正好吃的莲雾而不计前嫌地成为了它新的追随者。
古罗马皇帝和哲学家奥勒留曾言:Theimpedimenttoactionadvancesaction.Whatstandsinthewaybe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