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观念引领扶志又扶智提振脱贫精气神澎

发布时间:2023/2/20 18:40:52   
                            

“我家种了14亩‘蜂糖李’,长势不好,但又不知道要施哪种肥料,打哪种药水。今天听了老师讲的课,学到了好多种植技术。我要用学到的技术种好‘蜂糖李’,发展产业致富。”

乌崩村开展“蜂糖李”栽培管理技术培训,让广大果农进一步掌握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强了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图片来自弥勒市人民政府网)

今年3月4日,弥勒市水务局邀请农技专家为巡检司镇乌崩村的村民开展“蜂糖李”栽培管理技术培训,让广大果农进一步掌握了“蜂糖李”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强了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乌崩村开展“蜂糖李”栽培管理技术培训,让广大果农进一步掌握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强了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图片来自弥勒市人民政府网)

扶贫工作不仅要物质扶贫,更要精神扶贫。我州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增强脱贫致富本领,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强化思想引领

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我州把扶贫、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认真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自强、诚信、感恩”“革除陋习促脱贫”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不等不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思想基础凝聚强大合力。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作宣讲,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不等不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思想基础凝聚强大合力

深入开展“大讲堂”宣讲活动,在全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宣讲活动,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走深走实。

干部下乡进村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工作部署,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走深走实

全州各地处处是讲堂,一个个“五老宣讲团”“乡土能人宣讲团”“民族语宣讲团”“文艺宣讲团”“志愿服务者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团活跃在红河大地上,传播好党的政策、声音,让党的惠民政策入脑入心。目前,全州组建宣讲团余个,建成宣传阵地个,开展分众化常态化宣讲余场次,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干部下乡进村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工作部署,传播好党的政策、声音,让党的惠民政策入脑入心

长期以来,在我州的贫困地区,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此,我州在全州深入推进“自强、诚信、感恩”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全州决战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以“七个一”颂扬党恩,引导群众知党恩,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广大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

“我是党员,我带头脱贫”“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摘穷帽”。建档立卡党员户、建档立卡群众户纷纷做出脱贫承诺。黄茅岭乡党委书记李明学说,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增强了一心一意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黄茅岭乡党委、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守初心、担使命,发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克难奋进、坚韧不拔的精神,有效推动高质量脱贫(视频来自无限红河)

探索扶贫政策宣传途径,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宣传好党的扶贫政策,让扶贫政策入脑入心,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持续激发出脱贫内生动力。

泸西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挂联干部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主题活动,与金马镇石缸冲村的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面座谈,讲解健康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泸西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挂联干部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主题活动,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面座谈,讲解健康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作为贫困户,我们该享受的政策也享受了。真的要好好感谢党和国家,我们会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贫困户张建良朴实的话语中透着真诚的感激。

树立脱贫光荣导向

提振脱贫“精气神”

扶贫先扶志,对症施良策。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群众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加上受自然条件制约,长期生活在极度贫困中。针对此,我州对“症”下药,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激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

扶贫干部进村为蒙自市西北勒乡群众宣传扶贫政策(倪琴摄)

“要实现有效脱贫,就必须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河口县南溪镇党委书记罗婧菲介绍,现在的南溪镇,愿当“懒汉”的人难找了,各村寨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奔小康。

激发内生动力,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贫困户成为主角,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信心。蒙自市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充分激发出群众摆脱困境的斗志与勇气,全村贫困户全部成功脱掉了“贫困帽”。水田乡斜坡村委会小寨小组共28户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山高路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受自然条件制约,村民们长期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里。村民杨顺华在政府的帮扶下,通过小额信贷发展养牛业,目前已发展到20头,年出售2头,获得收入10元。

帮扶干部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赵永刚摄)

“感谢党的好政策,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干出来!”杨顺华感慨地说,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让我干事的“底气”倍增,以后更应该加油努力,干出一番成绩。

石屏县龙武镇的残疾贫困户李启亮没有思路更没有技术,通过帮扶发展蔬菜种植,家庭年收入增加到5.6万元,他由衷地发出了“生活是灯,吃苦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的脱贫感言。

通过帮扶发展蔬菜种植,石屏县龙武镇的贫困户,由衷地发出了“生活是灯,吃苦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的脱贫感言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在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劳动者素质低是脱贫致富的“短板”,我州聚焦脱贫抓培训,补足“短板”促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释放内生动力,真正做到靠“脑”致富。

绿春县在蜜蜂养殖基地开展培训

组织乡镇干部、农村党员、村组干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村组后备干部开展培训,努力使每名劳动力掌握两门以上技术和劳动技能。

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发展计划。开展“手拉手”种养指导、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实用人才智力帮扶。

开展“手拉手”种养指导、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实用人才智力帮扶

州农广校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已经累计培养大专、本科、中专学历人员人。州农业农村局委托云南农业大学举办农业专业知识培训,已培养农村“明白人”“带头人”余人。

屏边县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充分发挥农科、林业、水务等职能部门的技术作用,创建农民田间学校,把课堂搬离了教室,老师在田地头给农民学员上课,帮助解决生产环节中遇到的难题。

屏边县开展“手拉手”种养指导、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实用人才智力帮扶

“荔枝是屏边县的一项大产业,起初好多人缺少管理技术,每次农业技术员来培训,种植户们都纷纷来参加培训。”屏边县农业农村局热区开发办主任杨国安有感而发,田间课堂增强了农民科技意识和致富能力,确保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我州实施精准扶贫把就业扶贫作为提升脱贫后劲、攻克贫困堡垒的有力抓手,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人社部门组织劳动者统一乘坐专车外出务工

个旧籍务工人员参加浙江梦娜袜业岗前培训

元阳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平均劳动力输出8万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输出3万余人),每年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近20亿元。

“技能培训是劳动就业中的重要一环。输出农民工前,公司对他们进行普通话、英文字母、卫生习惯等培训,尽可能让务工者符合企业需求。”红河州尼农门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华介绍。

红河州尼农门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员工正通过电脑对务工者进行普通话、英文字母、卫生习惯等培训(罗宏伟摄)

提升农民工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农民工出门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稳岗。元阳县沙拉托乡牛倮村的僮建飞已在外务工多年,月薪元左右,通过这几年外出务工,他回家盖了一栋漂亮的房子,实现了守着荒地一贫如洗到外出务工率先脱贫的华丽蜕变。

元阳县对务工人员开展培训后,有组织地做好输出工作

“住的是土掌房、吃的是救济粮”“一张牛皮一张床,有女不嫁大塘郎”曾是石屏县异龙镇大塘村的真实写照。大塘村为什么穷?问题出在了“人”上面。

石屏县着力激发大塘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该村自然优势,通过实地培训、技术指导,推广甘蔗、水稻、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真正实现了从昨日贫困寨化身今日幸福村的完美蜕变。

记者:张洪科李聪华曹松林文/图

部分图片来自红河日报资料库

责编:普薇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原标题:《观念引领:扶志又扶智提振脱贫“精气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3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