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特产 >> 寻访云南愚公精神的新时代传人红河
走进地处红河南岸、元阳县西部山区的马街乡,无不为全乡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效所叹服。过去,全乡10个村委会都是贫困村,其中有6个深度贫困村。年底,已全部实现脱贫,村庄道路硬化、环境干净整洁,一幢幢小楼房鳞次节比,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到年底,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中,已实现户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7.25%降至1.4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敢想敢干、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团结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传人,奏响了一曲曲宣战贫困、合力攻坚的奋进之歌。
雨后初霁,马街乡云开雾散。
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夙夜在公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脱贫攻坚决战正酣的关键时刻,年11月从县直机关平职调任马街乡党委书记的周红星,深刻感受到了肩上的千钧重担。他与乡长和毅一起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党政“一班人”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努力递交一份合格答卷。全乡实行班子成员带头包村挂户,组成10个工作小分队,带动干部职工下沉村组第一线,实现挂包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马街乡冬早蔬菜种植基地
周红星遇到第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农村危房改造,这也是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第一步。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乡党委坚持党员干部、技术力量、人民群众“三个组织起来”,带头攻坚克难。邀请金平光正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红河县分公司分别在阿八寨、瑶寨打造5户样板房,逐步消除有的群众对农村危房修缮加固的担忧和顾虑。为确保工程质量,每个村委会都有一支农危改小分队与施工队对接,一手抓宣传引导,一手抓质量监督,在全乡全面打响农危改攻坚战。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项工作从年初开始集中推进,年7月全部完成。通过艰苦努力,马街乡C、D级农村危房存量户全面清零,群众都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
元阳县马街乡水果甘蔗规模种植基地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群众摆脱贫困,马街乡的党员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产业和就业帮扶,这是稳定增收的长远大计和根本之策。马街村委会牛街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卢小会,在群众中很有号召力和组织力,不厌其烦的帮助村民种植技术,并发动支部委员白玉兴一起到外地引起新品种,带头试种香蕉、杨桃等作物,可谓身在村组胸怀全局,立足小事做成大业。群众看到眼里、想到心里,在“爱心超市”的积分评比中,卢小会得分最高。不过,卢小会又把奖励物资赠送给了更需要的贫困群众。他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家选举的小组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大家的期盼,更是我份内的职责。”正是在卢小会、白玉兴等全乡近50名“明白人带头人”的带动下,马街乡共发展香蕉2.2万亩、甘蔗亩、芒果多亩、沃柑多亩。登云村委会党总支部书记李正文,是部队退役的一名老党员,他坚持退伍不褪色,帮助养殖大户兰生明、杨秀珍发展生猪养殖,还办起了酒厂,并带动白皮侯、李家松等农户到厂里务工。目前,通过大力引进和培育,整个马街乡活跃着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元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五行水果种植有限公司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1个专业合作社,实现全乡所有建立档立卡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云丰公司发展沃柑等水果基地亩,平常吸收11对夫妻工务工,用工高峰期可吸纳务工人员80人。仅年就兑付村民工资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
马街乡人均耕地只有1.08亩,也是一个外出务工大乡。全乡3.2万人中有劳动力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今年2月23日,乡上组织第一批人员56人到广东东莞、贵州等地务工。到4月底,已外出务工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今年“五一”劳动节收假第一天,周红星、和毅又组织人员挨家挨户摸底,统计因疫情影响没有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并由乡党委、政府统筹,介绍到就近的龙头企业务工。贫困户车则念、李绍收、马绍芬等18人,都顺利到丫多村种植大户李文光的中草药基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的工资收入80—元。
刚刚挂果的荔枝
工作队员尽锐出战、使命在肩
航拍牛街村
州文化旅游局派驻马街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长李飞飞,驻村2年多来,热心为群众服务,被村民传为佳话。她深有感触的说:“还没有来驻村之前,总觉得农村工作简单。真正深入进去,才感到农村工作的不易。不过,只要你摆正位置,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用心用情来做,群众也会支持你的工作。”群众做农活,一般都是早出晚归,她组织工作队员也适应农村工作的规律,很多时候坚持天不亮就起床,以赶在群众外出之前能够见上面。建档立卡贫困户普士荣,只符合修缮加固的农危改政策要求,总希望能够一次性拆除重建到位。李飞飞多次做工作,最后促成了问题的解决。由于修缮加固的效果很好,普士荣很满意。同时,李飞飞还组织村上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他收家治家,改变不良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现在,普士荣积极配合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还主动参加村上的公益事业,年已光荣脱贫。看到普士荣绽放的笑容,李飞飞深刻体会到农村群众工作,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点点滴滴中,不求石破天惊,只需润物无声。
李飞飞正在了解村里老人的病况
人民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也进一步坚定了她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还有恒心和毅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范金富,过去一度沾染赌博,对家务和农活不管不问。李飞飞反复做他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他认清赌博危害,戒除不良恶习。年还将他纳入生态护林员。在李飞飞等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范金富种植香蕉3亩、甘蔗2亩,还买了一台拖拉机,年已光荣脱贫。
香蕉种植地
驻村工作队员邓有福,年3月由元阳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红土寨村委会。村民开始是一种疑惑的眼光和表情,不大相信工作队员能够为他们做多少事情。村庄美不美,首先看环境。为了提升村内环境卫生,他发挥职能优势,组织上卫生课,讲人畜混居的危害,从叠好被子、摆放家具开始进村入户组织收家治家。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光财,家庭生活困难,2个女儿挤在一张1.2米宽的木板上睡觉,生活很不方便。邓有福和挂包干部胡国全一起,帮助陈光财家添置2张新床,并捐助元的生活补助费,还为他安置了一个保洁员公益岗位。通过这些工作,陈光财一家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邓有福也逐步获得村民的点赞和认可。
红土寨村委会
驻村工作不仅体现在平常的繁琐事,还表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从红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派驻红土寨村委会的驻村工作队长杞虹,一位参加工作才一年的小姑娘。驻村不到2个月,就遭遇农户张赛安家发生火灾。那是半夜12点时分,村民都已入睡,天气逐渐转凉。听到村小组长在广播里的紧急喊话,杞虹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组织5名驻村工作队员赶到离村委会驻地多米外的红土寨村小组,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冲进大火之中疏散村民、抢救物资,并一起扑灭大火。第2天,杞虹又帮助张赛安家向乡上申请元的临时救助,还协调保险公司办理了1万元的民房保险补偿款。
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尽其在我
党员干部的付出,工作队员的努力,深深的感染着身边的贫困群众。面对贫困,村民们坚守凡事尽其在我、不可轻言退缩的信念,以努力奔跑的姿态尽到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光荣脱贫户白琼,就是贫困群众中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一个典型。她通过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思想转变很大,年6月就买了一辆面包车,跑起了蔬菜销售,现在已经盖起了小楼房。年7月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她带领农村妇女苦干实干,发展甘蔗种植,成为乡里乡外有名的脱贫之星。
马街村委会牛街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朝富,一等视力残疾,母亲83岁,女儿杨艳聋哑多重残疾。儿子马凯文在马街中学读书,还未成年。妻子白连玲成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就是这样不同寻常的一家人,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白连玲一面照顾老人和孩子,一面下地干活,不小心摔伤导致左小腿骨折。面对困难和挑战,她不悲观泄气,用自己脆弱的肩膀承担起全家的重担,一瘸一拐的耕耘着5亩香蕉、2亩甘蔗,一年收入4万多元。白连玲感动的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报销了医疗费用,还引导我们加入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好!我们家没有理由拖全村脱贫摘帽的后腿。”
家禽圈养改善美丽村庄环境
正是象白连玲这样一个个自强不息、不甘沉沦的贫困群众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整个马街乡的村民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建起了新村,并带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马街村委会牛街村小组,户人家,家家户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家门口都放置了一个垃圾桶,所有家禽都是圈养。这些垃圾桶是村民自制的,有小塑料桶,也有因陋就简改造的小铁桶。因为他们尝到了干净整洁、奋发向上的甜头,不愿也不会回到过去脏乱的环境、落后的状态。牛街村过去遇到哪家红白喜事,都要杀猪宰牛,少的5头,多的10多头,造成很大的浪费。特别是女儿、女婿空手回家,总觉得没有面子,甚至不惜借债也要办。为此,村党支部把村民组织起来,到外地参观学习,回来再制定村规民约,大家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公开公示共同遵守。现在,红事由过去的3-4天桌左右压缩到1天40桌。白事由过去的5-6天桌左右压缩到3天桌。同时,明令禁止利用生日、升学、立门、乔迁等理由办宴席,特别要求党员干部不得参加明令禁止的宴席。据了解,仅此一项,一年就为每户村民平均节约元以上的开支。
牛街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在文明新风的熏陶下,原来在蒙自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谭福永,为了赡养家中70多岁的老母亲,也欣然回到红土寨村委会安庄村小组。他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发展产业。现在栽种香蕉多亩,成为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年光荣脱贫,年5月通过村民大会选举当上了村小组组长。
航拍马街乡登云村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共同目标,激励着人民群众更加同心合力、团结和谐。登云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兰么群,年就外出到海南种植橡胶,由于勤琢磨善钻研,成为当地的技术人员,现在他带动5名村民到海南务工,人均月收入元以上。牛街村作为一个村小组,村里的哈尼族、彝族和汉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并拥有2个属于村民自己的公共活动场所。一个是政府帮助建设的,投资20万元的活动室,还有一个是群众年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兴建的,1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可容纳全村百姓的集体活动。群众说,石头是从山上搬下来的,沙子是从河里淘上来的,自己挥洒汗水的劳动成果格外香甜,也倍加珍贵!安庄村村民工作积极性也不断高涨,年组织村民积极配合土地征用,扩建通往外面的道路7.8公里,群众出行和交通更为方便。现在,家家户户栽种香蕉4亩以上、甘蔗2亩以上,户均增收3.2万元。人民群众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收获着满满当当的幸福,并朝着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之路砥砺前行。
作者李熙(红河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