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特产 >> 调查一个贫困县的教育突围4个月后戛然
文|黎文婕戴梦馨编辑|刘海川
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年5月,试图进行一次教育“突围”——县政府与云南民族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签订协议,委托其管理玉龙县最重要的公立高中,并将该高中性质变为“国有民办”。
尽管玉龙县政府强调这是“一场改革”,教师与业界专家却质疑不断。根据协议,被托管的学校将减少当地公费学生的招生名额,增加学费高昂的择校生名额。原玉龙一中的教职工也需要竞聘上岗,未聘人员将被分流。
4个月后,这场“突围”仓促中止。
国有民办
校门上那块刻着“云南民大附属中学丽江分校”的匾额何时被摘下,教师程国(化名)并不清楚——正如他不知道匾额此前何时被挂上去。
低调的变化,是这所学校进行强力改革的缩影。
程国任教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新校园(以下简称“玉龙一中”),原名丽江县第八中学,建于年。
平方公里的丽江市是滇西北重镇。一百余万人口中,纳西、彝、傈僳等十二种少数民族占比57.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立地级丽江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则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这种行政区域的划分,造就此后两地的差距。
古城区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年GDP为亿,约占丽江市GDP的三分之一。与古城区仅一江之隔的玉龙县则连续12年被评为贫困县,年GDP为60亿,不足古城区的一半。
与此相对应的是教育水平的差距。“古城区的教育已然是城区教育模式,而玉龙县的教育顶多算是乡镇教育。”程国告诉界面新闻。
丽江市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和商业投资发展地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丽江市古城区,古城区原有学校难以容纳来丽江的随迁子女,而位于古城区辖区内的玉龙县一中原校区,既不能分担古城区学校的压力,又远离玉龙县城,难以发挥为玉龙县教育服务的作用。
如今,玉龙一中的校训墙上,只剩下“玉龙县第一中学”的匾额。摄影:黎文婕
事实上,玉龙一中曾是云南省最年轻的一级完全中学(包含初、高中学段),也曾是丽江市人数最多的学校。
丽江市委政府、玉龙县委政府于年决定调整学校布局,年8月,玉龙县一中整体从古城区搬至占地亩的新校园。
近三十年间,这所学校几经变迁,由完全中学变为高级中学,学生人数由顶峰时期的余人稳定至目前的余人。
四个月前,它面临一场全新的变革——由公立学校变为“国有民办”学校。
年5月3日,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政府与云南民族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云南民大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界面新闻获取的协议显示,玉龙官方委托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管理玉龙一中,并将之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丽江分校”。
根据协议,云南民大集团运维、管理学校的期限为20年。玉龙县政府每年支付万元管理费,并在前三年每年投入万启动资金。同时,玉龙县政府对云南民大集团选派的干部和教师按人均每年20万元的人才引进工作经费拨付给云南民大集团。
“公办学校委托民办教育集团进行管理,其实是国有民办的一种新模式。”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新闻,在这种模式之下,所有资产是国有的,学校主要是通过被托管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从而解决教育资源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从规范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公办归公办,民办归民办。”
但浙江省发展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春光认为:“我们国家的学校只有公立和民办两种性质,不存在国有民办这种形式。”
在熊丙奇看来,这种教育产业模式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整体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这种情况为国有民办的办学模式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年,社会力量办学在《宪法》中得以确立。此后,民办教育从无到有,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
按照这个节点,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发展36年以来,一直是跟着政策、法规走。
尤其是年9月,经过第二次修正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其中将民办教育归类为营利与非营利两部分进行分类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营利性的民办学校,但允许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营利性民办学校,这被教育行业普遍作为鼓励民间资本助力非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重大利好。
然而,现行政策、法规对于公立学校引入民办教育资源的办学模式,尚未进行明确的解释与规范。
各取所需
实际上,玉龙一中只是丽江市教育探索“托管之路”的缩影。
年,丽江市一中与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旨在为丽江教育开拓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此后,丽江市古城区金虹中学、玉龙县白沙中学先后变为“上海新世纪学校丽江分校”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丽江分校”。
在这样的改革气候下,得知云南民大附中被托管之初,玉龙一中的教师们是欣喜的。
“玉龙县的孩子们有福气了。”程国听说这个消息后更为兴奋,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的他时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