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阳县 >> 元阳县简介 >> 同心筑梦第七集农耕史诗今晚211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庆祝七一建党节,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地探访节目《同心筑梦》,该节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名单。每周四晚黄金时段,云南卫视倾情奉献!
云南东南,红河上游,元江南岸,哀牢山上,是为元阳。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把倾斜的山坡层层凿平,犁为耕地,世世代代,引水开田,岁岁年年,插秧种稻,终于成就了如今瑰丽神奇、犹如天梯的大地雕刻,这就是红河州元阳县的万亩梯田。
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也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部用辛勤劳动写在大地上的巨型史书,是红河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自强不息建设美好家园的真实记录。
阿者科村,是红河哈尼梯田最具代表性的村落之一。“阿者科”在哈尼语中意为“滑竹成林”的地方,寓意着希望与茁壮。这个不到人的小村庄悬踞在海拔多米的山坡上,像世外桃源一般“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茅草顶、土坯墙的哈尼族传统民居被称为“蘑菇房”,是元阳县内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古村落。
在元阳,梯田上下有复杂的水系需要维护,每个有梯田的村落都会推举出最有责任心的人来担此重任,他们被称为“赶沟人”。“赶沟人”这个职业在哈尼族世代传承,守护着梯田的命脉:独特水循环系统。
在哈尼梯田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山上大片森林是丰富的资源库,山间村寨是生息繁衍之所,村寨下的梯田连绵不绝,水系贯穿其间,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山、水、林、田、湖、草、人”各种要素各居其位,印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坐拥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截止年时阿者科全村内仍有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不让阿者科继续“抱着金饭碗要饭”,年1月,应元阳县委、县政府邀请,广东省中山大学的保继刚教授牵头发起了“阿者科计划”。
“阿者科计划”以村集体为主导,驻村团队为辅助,在阿者科建立旅游企业;志愿者以公益援助的形式,和元阳县政府派驻的干部、阿者科村民三方一道经营起元阳县陌上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在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一支阿者科本地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建立,负责起了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事务。哈尼族大姐高美华向志愿者们学习了普通话,每当有客人来村子的时候,她就会担任讲解员和导游。
公司给阿者科人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过去梯田里只种稻米,现在采取的是“稻鸭鱼”的生态种植养殖模式,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公司的分红,百姓的收入是过去的数倍,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包括阿者科在内,整个元阳县梯田核心区共有梯田19万亩,这里年平均气温低,温差大,红米是为数不多适宜生存的稻种之一。元阳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了元阳县哈尼梯田有机红米专业合作社,深耕红米产业。
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正值梯田里的稻子抽穗扬花的时候,阿者科村就会欢度哈尼族特有的节日:“苦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全村老少聚在一起,架起磨秋、欢声笑语,杀牛祭祀,平等分享。这个节日意味着再过两个月水稻就能收获了,丰收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哈尼人家住在青山下,耕在绿水旁,随着大自然的脚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的新时代,可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就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云南卫视《同心筑梦》
第七集《农耕史诗》
今晚21:1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