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

瞭望丨红河添新绿

发布时间:2023/2/28 1:18:41   
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银?吉哲鹏?江文耀?曾维

位于红河州开远市的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厂区(年8月12日摄)江文耀摄/本刊

◇“我从小就在这里生活,现在改造成公园后,不仅生活环境好了,我和老伴依托在公园旁边开了农家乐,一年收入10来万元。”◇近年来,红河州发展万亩以上产业带52个,建成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蒙自石榴等14个农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因红河穿境而过得名。这里集边疆、民族、山区、美丽为一体,民族风情浓郁,是云南近代工业发祥地。      近年来,红河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瞄准绿色、循环、低碳目标,为老工业基地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新”增“金”,让工业锈带变为生活彩带,更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践行“两山论”,逐步提升赋能用绿“转化率”。      由黑向绿:遗珠变明珠      红河州个旧市、开远市,冶金、化工企业集中。灰蒙蒙的天空、夹杂着异味的空气、高耸的烟囱,曾是市民对这里的印象。      红河州是云南乃至全国的工业、能源基地,拥有有色金属、烟草等支柱产业,工业文化深厚,锡产量占全国70%,占全球25%以上。然而长期以来,粗放发展的工业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技术落后、结构老化等集中暴露。      为推动工业转型、偿还环境欠账,近年来红河州一方面加大落后产能关停力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铁腕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还依托工业遗址打造宜乐宜游的历史文化街区,让昔日的工业锈带逐步变为城市彩带。      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之一,个旧市从重金属污染防治入手,年以来完成全市58座粗铅冶炼鼓风炉和家选矿企业关停拆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散、乱、污”问题。      入秋后,个旧市阳山生态公园仍是一片青翠,一些老人在塑胶步道上散步,年轻人在足球场、篮球场、气排球场里挥汗如雨。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占地约亩、项目总投资约万元的生态公园,以前是个污水横流、气味刺鼻的选矿厂。      在公园附近,54岁的阳山社区居民孙国云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碌。“我从小就在这里生活,现在改造成公园后,不仅生活环境好了,我和老伴依托在公园旁边开了农家乐,一年收入10来万元。”他说。      个旧市锡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庭皓说,公园的建设一边以“去黑”做减法,进行生态修复及环境治理;一边以“增绿”做加法,实施复绿补绿工程,通过种草植树、覆土种植,用生态植绿的方式修复工业废弃地,并探索了“党组织+以点带面+土地流转”的强村复绿模式,平稳完成37户土地征用工作。      阳山生态公园是云南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典范。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局长黄杰介绍,近年来红河州累计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9万吨;全州8个劣Ⅴ类断面中有4个断面已逐步实现脱劣;统筹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大气联防联治,个旧、开远、蒙自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由年的86.3%、89.6%、94.6%上升到年1~9月份的98.1%、%、99.3%。全州森林覆盖率由年末的45%提高到年57.8%,年均增幅达1个百分点以上。      “化工围城、城围化工”是老工业城市的普遍难题。近年来,红河州优化化工布局和产业结构,不仅实现企业集聚、产业升级,更腾出城市发展空间。      位于个旧市的云锡集团冶炼分公司是我国锡冶炼生产的重要基地,已有余年生产历史。个旧因锡而兴,一座城一个厂,百余年来融为一体,厂区周边经过多年的发展,居民生活区密集,企业发展受限,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锡冶炼异地搬迁势在必行。      年11月,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云锡集团锡冶炼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竣工投产,设计年产能为精锡7万吨,为全球精锡生产企业之首。      “退”是为了蓄势前进。云锡集团锡业分公司副总经理雷胜说,“铅改锡”异地技改搬迁不仅盘活了处于亏损状态的云锡集团铅业分公司,为云锡冶炼转型升级提供窗口,更腾出城市发展空间,减轻城区环保压力。      今年上半年云锡控股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锡业的向好发展,更助推个旧市以6.8%的GDP增速位居红河州榜首。      去旧换新:企业升级增“金”      在蒙自市西北勒乡的云南华电朵古风电场,一座座风车高耸入云,转动的叶片源源不断输出绿色电能,这座风电场年均发电量万千瓦时。风车下,苹果树、万寿菊与青山相得益彰,展现一幅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在蒙自矿冶公司,绿色低碳融入各个环节:投资.75万元实施清洁能源天然气替代煤制气,实现了安全、环保、节能绿色低碳减排;对尾矿进行回选利用,今年1至9月已实现产值万元,预计实现年产值万元,增加就业人。化污染物为宝藏,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红河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等赛道发力。      在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锡、铟、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实现由料变材,以材成器。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铜箔的市场需求也随之旺盛。在位于蒙自经开区的云南惠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数十台自动化设备正在运行,一卷卷铜箔正在装箱打包。这里可以生产最薄仅有4.5微米的铜箔,厚度仅是A4纸的二十分之一。      从云锡铜业冶炼阴极铜,到惠丰铜业加工成铜杆,再到惠铜公司制造电解铜箔,一块块铜板在红河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而在隔壁的个旧圣比和实业有限公司,一块块废旧锂电池通过复杂精密的工艺实现绿色二次利用。      “我们开发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和增值利用技术,生产销售高性能锂电正极材料,建成了‘废旧锂电池—前驱体—正极材料’资源循环利用完整生态产业链。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快速推进,项目被云南省发改委列为云南省年度‘重中之重’项目,打造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个旧圣比和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营说。      在锂电铜箔等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背后,是红河州3个千亿级产业链和9个百亿级产业链。“十三五”以来,红河州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3%提升至23.2%。年,红河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2亿元,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榜首。      “坚持绿色、坚持低碳,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说,红河州聚焦绿色铝及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12条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统筹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截至9月底,12条重点产业链竣工、在建、新开工项目共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总投资逾1.4亿元。      因煤而兴的开远市,不断调整过去重工太重、轻工太轻的产业结构,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解化化工分公司把转型发展同解决“化工围城、城围化工”问题一道考虑、同步解题。      今年4月,占地亩、总投资亿元的解化搬迁转型升级建设50万吨合成氨及下游项目正式签约。这不仅破解“化工围城”,还能降低40%的企业综合能耗,氮氧化物、硫化物、污染物因子排放量将减少80%以上。      “项目实施后,企业从粗、黑、重的传统煤化工向低能耗、高产值、绿色循环发展的现代煤化工转型,打造褐煤开发利用的新高地。”解化化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朝文说。      云锡锡冶炼退城入园、解化搬迁转型升级、红河卷烟厂异地技术改造……红河州以园区为主战场、以项目为主抓手,推动传统产业优化结构、巩固优势,实现企业、城市、生态的多方共赢。      在新型工业振兴之路上,红河州将做实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技术标准和服务保障“五个优化”,进一步把绿色能源优势和有色金属的产业基础有机结合,为老工业基地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金”、加“新”、添“绿”。      点绿成金:提升赋能用绿“转化率”      从工业废地到生态公园,从粗加工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从绿色食品到森林康养……红河州不仅以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筑牢发展底盘,更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提升赋能用绿“转化率”。      红河州是滇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仅占我国国土面积3.43‰的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种,占全国总数的20.52%,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继出台《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全州国土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累计完成营造林万余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从年的45%增加到年的57.8%,年均增幅达1.28个百分点。      近年来,红河州还以“林长制”守住绿色发展的“基本盘”,并多方协调争取筹集项目资金1.5亿元,启动实施航空护林基地和红河数字林草建设项目,红河航空护林实现全年驻防1~2架的历史性变化,目前已创造29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成绩。      赵瑞君介绍,通过深化生态文明重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等一系列“组合拳”,红河初步构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边疆民族地区践行“两山论”的实践中,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绿色动能。      在屏边县玉屏镇大份子村,漫山果树青翠,猕猴桃种植基地里硕果累累,电商主播在果园里现场开播。站在地头的凉亭眺望,“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昆玉河铁路上疾驰而过,蒙屏高速公路、国道乃至省道、县道、通村路尽收眼底,滴水苗城独具民族特色,犹如一幅边疆地区跨越发展的历史画卷。      大份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杜俊希介绍,在年村子脱贫出列后,依托交通便利、立体气候等优势,村里以本源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为龙头,带动发展猕猴桃、樱桃种植,年人均收入达1.26万元。      秋日,走进蒙自市西北勒乡就闻到沁人心脾的果香。这里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风大石多,土地贫瘠。多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带领群众引水修路、兴业安居,誓从“石头缝里刨穷根”,目前全乡苹果种植面积达5.2万亩,实现昔日石满山到今日果满园的蝶变。      “我们还将大力巩固脱贫攻坚和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在这里投资5亿多元建设‘苹果农业公园’,涵盖扶贫产业、特色民族村寨、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带领群众因果而兴、因果而名、因果而富,走好‘两山论’的实践道路。”红河州委常委、蒙自市委书记李梅说。      不仅是蒙自、屏边,元阳县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红河州弥勒市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蒙自市西北勒镇、石屏县龙朋镇进入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近年来,红河州发展万亩以上产业带52个,建成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蒙自石榴等14个农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      “绿色食品牌”只是红河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好牌之一,红河还打造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森林屏边滴水苗城等康养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4家,全州林草产业总产值从年的70.3亿元增加到年.18亿元,年均增幅达26.29亿元。      展望未来,红河将继续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决筑牢滇南生态安全屏障,逐步提升赋能用绿“转化率”,谱写边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63.html
------分隔线----------------------------